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113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朱万曙,, 来源:学术界 年份:2017
包龙图——包公题材的文学创作历久而独特,其原因在于"民意"的推涌。历史人物包拯的思想性格为其成为文学形象和故事"箭垛"提供了"民意"基础,元代戏曲中的包公形象是对"民意"的承载,......
[期刊论文] 作者:朱万曙,,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清代初年的金圣叹评点《西厢记》是戏曲评点的高峰 ,但是在明代中叶以后 ,戏曲评点已经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 ,它表现为三个发展阶段 :思想家李卓吾开启戏曲评点风气的奠定阶段...
[期刊论文] 作者:朱万曙,,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 年份:1990
唐寅(唐伯虎)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还是一位成就很高的文学家。遗憾的是解放以后出版的各种文学史都不列其位,是否因为他是画家而忽略了他的文学创作,抑或他未入“士大...
[期刊论文] 作者:朱万曙,,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8
明代戏曲评点中,从李卓吾开始的诸多评点者理性而自觉地以“真实”作为批评标准,重视“事真”“人真”“境真”。同时,他们还对“真实”的内涵进行了扩展,认为要真实地表现生...
[期刊论文] 作者:朱万曙,, 来源: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8
黄梅戏具有中国戏曲表演共有的叙事性、抒情性,以及综合化、虚拟化、程式化、美化的审美特征,也具有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真”“圆”“亮”“俗”的表演审美特征。其独特审美特...
[期刊论文] 作者:朱万曙,, 来源: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流传于安徽淮河两岸的花鼓灯是非常典型的农耕型广场艺术。花鼓灯灯歌既是花鼓灯艺术的组成部分,也是优秀的民歌文学,它既反映了淮河流域的文化,又具有民歌文学的审美价值,是...
[期刊论文] 作者:朱万曙,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8
中国戏曲本体观从明中叶的诗本体,至清初演进为剧本体。至近代,王国维既注意到戏曲“剧”的本体特征,又强调了它的“诗”的美学品格。建国后张庚则提出“剧诗”说,对戏曲本体特性......
[期刊论文] 作者:朱万曙,,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5
嘉庆年间歙县潜口人汪必昌的《徽郡风化将颓宜禁说》是研究徽班和"花、雅之争"的重要资料。该文为嘉庆年间抄本,藏安徽省博物馆,最近,承该馆汪庆源先生的帮助,得以阅读...
[期刊论文] 作者:朱万曙,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98
“滚调”是明万历年间出现在徽、池诸腔与弋阳腔中的一种新的曲文组织形式。自1942年傅芸子发表《释滚调》一文后,逐渐引起戏曲史家的重视。叶德均、钱南扬先生在研究南...
[期刊论文] 作者:朱万曙,,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8
明清两代商人阶层的壮大,作为一个新的社会因素,改变了以往的文学生态:他们与文人士大夫们频繁交往,也带来了文人士大夫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因为与文人交往密切,商人成为文人的...
[期刊论文] 作者:朱万曙,,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2014
透视徽州文化,可更深入理解地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之间的关系。"地域文化"的内涵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形成,并经过长期积累的包括观念、风俗在内,具有自我特色的诸多文...
[期刊论文] 作者:朱万曙,,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0
【正】 沈璟一生创作传奇17部,流存至今的尚有7种。且置他在戏曲理论方面的建树不论,单从创作方面着眼,沈璟也能算得上明代传奇创作的卓然大家了。但是,以往的研究者对沈璟的...
[期刊论文] 作者:朱万曙,,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7
《全清戏曲》是继《全元戏曲》、《全明戏曲》之后的又一个断代戏曲文献整理的学术文化工程,旨在全面系统地整理、编纂整个清代古典形态的戏曲剧本文献。整理编纂工作秉承以...
[期刊论文] 作者:朱万曙,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风格论是中国古典曲论中的重要内容,古代戏曲评点中也蕴藏着不少关于风格的评论。评点家对戏曲风格的评论经历了从不自觉体认到自学认识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孟尔腕的风格论,无论在......
[期刊论文] 作者:朱万曙,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0
目连故事在中国民间的流传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它的流传方式,涉及到戏曲、宝卷、敦煌变文、民间传说等多种通俗文艺形式;它的内容,涉及佛、道、儒三教以及各种民间信仰和文化......
[期刊论文] 作者:朱万曙,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1
李渔是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集大成者;李渔的戏曲理论具有系统性;李渔创造性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戏剧理论体系;……类似的评价在为数不少的研究李渔的文章、专著中经常可以...
[期刊论文] 作者:朱万曙,,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7
中国古代戏曲的“曲”本体观念一直到明代中叶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由于戏曲评点是一种紧附于文本的批评形态,更加贴近作品的文类特征,因而明代中叶兴起的戏曲评点则实现了戏剧观......
[期刊论文] 作者:朱万曙, 来源:学术界 年份:1999
包拯是家喻户晓的清官。中国的平民百姓,可以不知道历代帝王将相,可以对文豪骚客一无所闻,但对包拯却异常熟悉。人们不直呼其名,而称之为“包公”。公者,敬称也。①一个历史人物,能......
[期刊论文] 作者:朱万曙,, 来源:文献 年份:2007
《丛睦汪氏遗书》现存光绪丙戌(1886)刊本,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均有收藏。以往的学者虽然对该丛书中个别集子有所引用,但对该丛书的性质和全部内容鲜所...
[期刊论文] 作者:朱万曙,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93
然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己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出其口是也。古诗...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