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82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朱向泰, 来源:地质找矿论丛 年份:2005
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在敦煌机场扩建中采用地质雷达进行古墓不良地质体的勘查,取得明显效果。...
[会议论文] 作者:朱向泰, 来源: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地质分会2008年年会 年份:2008
高密度电法是在常规电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阵列勘探方法.是一种成本低、效率高、信息丰富、解释方便且勘探能力显著提高的电法勘探新方法.文章举例说明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
[期刊论文] 作者:朱向泰,ZHUXiang-tai,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份:2005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会议论文] 作者:朱向泰,高明程, 来源:环渤海湾-泛珠三角区域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5
  大功率多道密集排列三极测深是在传统电测深法基础上经过装臵变换、改进的新型实用测深技术,相比常规的高密度直流电法具有探测深度大、横向分辨率高、提供信息丰富(可同......
[期刊论文] 作者:王志强,朱向泰,李瑞,, 来源:地质找矿论丛 年份:2007
EH4电磁成像系统是一套双源型电磁法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的物探系统,它是CSAMT和MT的结合体,应用该系统对松辽盆地北部沉积盆地中与砂岩型铀矿相关的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和断裂...
[期刊论文] 作者:朱向泰,米晓利, 来源:地质找矿论丛 年份:2016
文章以某油田集输管道内腐蚀评价为例,说明了直接评价法能有效识别油气集输管道内腐蚀,而且还能对因受条件制约不能进行内检测的集输管道进行内腐蚀评价,同时还能在内腐蚀未...
[期刊论文] 作者:雒志锋,高明程,朱向泰,, 来源:地质与勘探 年份:2006
文章描述了测区地质概况和岩(矿)石电性特征,结合图示简述了测深装置原理、布极方式、探测深度等.通过时间域激发极化法电阻率和充电率特征,根据中间梯度法推测了断裂和主要岩......
[期刊论文] 作者:朱向泰,刘亚军,韩艳军,, 来源:地质找矿论丛 年份:2012
大功率多道密集排列滚动方式三极测深是在传统电测深法基础上经过装置变换、改进而来的新型实用测深技术,相比常规的高密度直流电法,具有探测深度大、横向分辨率高、提供信息丰......
[会议论文] 作者:王志强,沈庆夏,李瑞,朱向泰, 来源: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地质分会2008年年会 年份:2008
本文介绍了音频大地电磁法的应用现状,阐述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主要特点和应用实例,认为该方法是寻找金属矿、地热田、浅埋深油气田的有效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雒志锋,朱向泰,刘亚军,张亚东,欧阳军装, 来源: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2006
概述了测区地质、岩(矿)石电性特征。根据金矿床成矿过程中有各类蚀变体—硅化体、黄铁矿化和多金属硫化物伴生,针对测区存在覆盖层厚和高压线密集的客观环境,勘查金矿时选择CSAM......
[期刊论文] 作者:雒志锋,朱向泰,刘亚军,张亚东,欧阳军装,, 来源: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2006
概述了测区地质、岩(矿)石电性特征。根据金矿床成矿过程中有各类蚀变体—硅化体、黄铁矿化和多金属硫化物伴生,针对测区存在覆盖层厚和高压线密集的客观环境,勘查金矿时选择...
[会议论文] 作者:朱向泰,穆建强,高明程,刘亚军,雒志峰, 来源:“十五”重要地质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 年份:2006
本文对拟地震大功率激电测深技术开发与应用进行了介绍。该技术充分利用了现代先进仪器的多同道性能,采用大功率发射源,外业观测时可以做到一点激发多点同时接收,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量的数据信息,从而提高了勘探精度个勘探深度,并且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
[期刊论文] 作者:雒志锋,朱向泰,穆建强,张亚东,欧阳军装,, 来源: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2005
碳酸盐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碳酸盐溶隙中.本文介绍了电阻率测深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作用和意义,根据常规对称四极测深方法工作效率低的客观事实,提出了应用单...
[期刊论文] 作者:雒志锋,朱向泰,王大勇,许景霞,徐锦山,, 来源: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2006
多数金矿床和金属硫化物的矿化作用有关,用激发极化法来圈定多金属硫化物的矿化带或富集带间接找金矿具有良好的地球物理前提。青海省祁连山区某地铜矿是-个伴有金、钼等矿产......
[期刊论文] 作者:雒志锋,朱向泰,王大勇,许景霞,徐锦山,, 来源: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2006
多数金矿床和金属硫化物的矿化作用有关,用激发极化法来圈定多金属硫化物的矿化带或富集带间接找金矿具有良好的地球物理前提.青海省祁连山区某地铜矿是一个伴有金、钼等矿产...
[期刊论文] 作者:李惠,禹斌,李德亮,马久菊,陈海弟,张国义,杨志刚,朱向泰,, 来源: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2013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