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178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杨文(综述),朱榆红(审校), 来源: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年份:2013
近年研究发现,Bcl-2家族的促凋亡蛋白和抗凋亡蛋白通过竞争性相互作用来共同调控细胞凋亡。Bad是Bcl-2家族中和Bcl-xL相关的促凋亡基因。Bad和Bcl-xL在多种细胞中表达,两者可...
[期刊论文] 作者:李英(综述),朱榆红(审校), 来源:医学综述 年份:2009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脱髓鞘为主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其在时间上及空间上的多发性导致其临床诊断相对困难,尤其是早期诊断。磁共振成像(MRI)对发现MS病灶十分......
[期刊论文] 作者:缪薇(综述),朱榆红(审校), 来源:医学综述 年份:2009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共同基础,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因素。炎症、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核心机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的破......
[期刊论文] 作者:张皓(综述),朱榆红(审校), 来源: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年份:2012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是一种可以催化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的蛋白酶。血管紧张素Ⅱ拥有比血管紧张素Ⅰ更强的活性,能使全身小动脉收缩进而升高血压,同时还具有刺激肾上腺......
[期刊论文] 作者:李静(综述),李燕,朱榆红(审校), 来源:医学综述 年份:2011
脑缺血/再灌注可以导致严重的血脑屏障损伤,进而加重神经细胞缺血缺氧。因此,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损伤既是损伤的结果,也是进一步触发脑组织损伤的原因,它是脑缺血级联...
[期刊论文] 作者:唐坤裕(综述),朱榆红(审校), 来源: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年份:2013
缺血后适应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内源性保护作用,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PI3K/Akt信号通路作为细胞内重要信号转导通路之一,通过影响下游多种效应分子的活化状态,达到对缺血性脑...
[期刊论文] 作者:黄保岗(综述),朱榆红(审校), 来源: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年份:2013
载脂蛋白E(ApoE)是血浆主要载脂蛋白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与血脂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目前发现,载脂蛋白E的e4等位基因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但在脑血管......
[期刊论文] 作者:郭莞莹,舒可(综述),朱榆红(审校), 来源:临床医药实践 年份:2014
缺血性卒中抗血小板的发展是脑血管病治疗领域的重大进步。但是,对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以及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等仍有待......
[期刊论文] 作者:舒可,郭莞莹(综述),朱榆红(审校), 来源:临床医药实践 年份:2014
血小板对聚集血小板药物抵抗或反应较差是脑梗死患者在临床治疗上较显著的现象。特征性的表现为:即使规范地服用二磷酸腺苷( ADP )受体P2 Y12抑制剂--氯吡格雷,仍然反复发生急性......
[期刊论文] 作者:谭慧敏(综述),李燕(审校),朱榆红(审校), 来源: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年份:2011
后适应是一种新的内源性的神经保护策略可能通过调控再灌注血流而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其保护效应取决于循环次数、每次循环时间、实施时间和脑缺血模型。后适应的保护机制可能...
[期刊论文] 作者:伍新田(综述),朱榆红(审校),唐北沙(审校), 来源: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年份:2011
脑海绵状血管瘤(CCM)是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的一种,从遗传学角度可分为散发性和家族遗传性两种类型。目前脑海绵状血管瘤分子遗传学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有3个致病基因被克隆,......
[期刊论文] 作者:申林娜(综述),王家平(综述),朱榆红(审校), 来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年份:2011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类起病急、病死率高的极其凶险和危重的疾病。由于胸主动脉夹层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较常见,甚至以首发症状为临床表现者也较多。因此,为了提高对胸主动脉...
[期刊论文] 作者:李爱松,李婧(综述),任长虹,吉训明,朱榆红(审校), 来源: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年份:2011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主要涉及炎症、脂质浸润、氧化应激。不稳定斑块破损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目前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揭示其与缺血性卒中亚型尤其...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