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676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丹阳,刘建一,, 来源:学术界 年份:2006
曾业英在一篇评论中表示相信史学研究能够复原和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认为史学家可以断然肯定自己的历史认识;并对提出推测、写有较多“可能”的历史论文提出批评笔者针对该评...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丹阳,刘建一,, 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 年份:2007
这样的文章虽然对于中学历史教学没有直接帮助,但是中日作者发现、分析、思考、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却极富启发意义,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丹阳,刘建一, 来源:档案与史学 年份:2002
近年来出版的关于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著述多认为,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最初几年,由于俄国陷于内战并有协约国的军事干涉,加之中国政府派军队封锁了中俄边境,故直到1920...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丹阳,刘建一, 来源:民国档案 年份:2001
民国年间,苏俄以及后来的苏联曾在中国设立电讯社(有时亦称通讯社).关于苏俄何时开始派人到中国来设立电讯社以及最早建立的电讯社这一机构本身的情况,国内有关历史著作很少...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丹阳,刘建一,,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2006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丹阳;刘建一,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丹阳,刘建一, 来源:史学集刊 年份:2004
据苏俄、共产国际的有关档案记载。1920—1921年间在上海和中国其他几个大城市曾出现过“革命局”(ревбюоро)。对于“革命局”究竟是什么组织。目前已有几位党史学者...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丹阳,刘建一,, 来源:百年潮 年份:2003
1920年2月29日晚8时,夜幕笼罩了上海,北四川路1746号的一间大房子里亮起了灯.房内陆续坐满约四十名从业于江海轮船或轮船公司货栈的雇员,面对这些饱经风霜的中国人,一位年轻...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丹阳,刘建一,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2003
《上海俄文生活报》是 1 91 9年由谢麦施科等倾向社会主义的俄侨在上海创办的 ,约在 1 92 0年初获得苏俄政府资助。是年春 ,肩负建党使命的吴廷康一行不仅以该报编辑、记者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丹阳,刘建一, 来源:民国档案 年份:2001
民国年间 ,苏俄以及后来的苏联曾在中国设立电讯社 (有时亦称通讯社 )。关于苏俄何时开始派人到中国来设立电讯社以及最早建立的电讯社这一机构本身的情况 ,国内有关历史著作...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丹阳 刘建一, 来源:百年潮 年份:2003
1920年2月29日晚8时,夜幕笼罩了上海,北四川路1746号的一间大房子里亮起了灯。房内陆续坐满约四十名从业于江海轮船或轮船公司货栈的雇员,面对这些饱经风霜的中国人,一位年轻的外国人用世界语开始了他的演说。  这次讲演的情况很快就分别上了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
[期刊论文] 作者:冯真,李丹阳,刘建一,刘畅,, 来源:东方艺术 年份:2009
我们的亲人——李琦于2009年8月26日静静地离开了人世。1937年,不满九岁的他随父母奔赴延安,投入抗日战争的洪流。七十余年来,不管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险恶,也不计外界的...
[期刊论文] 作者:严良堃,张援,李丹阳,刘建一,, 来源:广东党史 年份:2010
我是抗日战争初期在武汉认识冯乃超先生的,1938年在武昌昙华林第一次见到他,以后在重庆、香港、北京又有一些接触。冯先生既是我参加革命工作的领路人,也是启发我用音乐更好地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