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155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匡武,,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62
一、“主观视野”是唯一的根本区别吗? 《新建议》1960年12月号刊登了章沛同志的《論“邏辑眼界”》一文。读了之后,觉得其中的一些见解值得商榷。这些见解牵涉到如何正...
[期刊论文] 作者:李匡武,, 来源:华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历来的逻辑著作一般都以探寻正确思维的形式和规律为宗旨.不少逻辑书籍在逻辑学的定义中就标明这种意图;即使在不如此标明的著作中,实际上也是以此为主要目的.这是无可訾...
[期刊论文] 作者:李匡武,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59
人们往往认为自己“耳闻目见”所得的知识比较可靠。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限于时间、精力和修养等等,一个人靠耳闻目见所得的知识经验究竟是很有限的。而人类之所以比—般动物优越,原因之一就是人们能在耳闻目见的直接知识经验之上,利用特有的思维能力,获得......
[期刊论文] 作者:李匡武,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59
为什么要“学点逻辑”?“帝国主义的逻辑”是讽刺的用语。它和“强盗的逻辑”一样,是指歪曲事实,强词夺理,不合其正逻辑的“逻辑”。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经常无耻地进行欺骗麻醉的宣传;诬蔑进步的人和事;对自己的罪恶却抵赖狡辩。譬如艾森豪威尔之流,把实际......
[期刊论文] 作者:李匡武,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58
墨家虽然很重视“亲知”和“闻知”——特别是“亲知”,以为最可靠,而且是一般知识的基础,但决没有把它们看作知识的唯一途径。他们知道有些知识是“不以五路”(即不靠感官)的,如对时间(“久”)的知识便是。知识也决不能停止于“见”和“闻”,却必有赖于“心之......
[期刊论文] 作者:李匡武,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58
新建设第八期发表了一兵先生的“形式逻辑和客观真理”一文。一兵先生坚决地主张形式逻辑“只管思推形式的正确性,而不管思维内容的真实性”。文中的许多论点我们都不同意。...
[期刊论文] 作者:李匡武, 来源:华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9
【正】德国古典哲学是反映十八世纪末期到十九世纪初期德国中小市民阶级向大资产阶级发展的要求的意识形态。德国资本主义的发达比大多数西欧国家都要迟。当时的市民阶级在经...
[期刊论文] 作者:李匡武,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56
【正】 一、引言查理士·皮耳士(1839—1914),威廉·詹姆士(1842—1910),司葛特·席勒(1864—1937),约翰·杜威(1859—1952)和胡适等实用主义者一向最注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