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493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宜晋, 来源:世界地震译丛 年份:2010
[学位论文] 作者:李宜晋, 来源: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年份:2011
[期刊论文] 作者:J.T.Kozók,李宜晋,, 来源:世界地震译丛 年份:2010
地震旋转效应被观测到已有几个世纪。最初的旋转地震模型有两种,均由Mallet在19世纪中叶基于物体相对于其底部结构的旋转所定义。地震旋转效应能够完满地解释所观测到的地表...
[期刊论文] 作者:陈颙,李宜晋,,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年份:2007
综述了地震波雷达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将20世纪后20年发展起来的海洋气枪技术向大陆的移植;电磁波雷达理论和信息处理技术向地震学的应用;新型地震台阵观测技术的出现.我们进...
[期刊论文] 作者:P.G.Silver,T.M.Daley,E.L.Majer,李宜晋,, 来源:世界地震译丛 年份:2008
测量地震活跃断层区内的应力变化一直是地震学长期探寻的目标。在此我们指出,利用在圣安德烈斯断层深部观测台(SAFOD)钻孔点进行的井间主动源试验所得的地震波波速对应力的依...
[期刊论文] 作者:Ohrnberger,李宜晋,, 来源:世界地震译丛 年份:2007
2004年12月26日,一场突如其来的MW=9.3级地震发生在苏门答腊北部、尼可巴和安达曼群岛,引发了一场印度洋地区毁灭性的海啸(2004IndianOceanearth-quake,2005)。对于此类导致...
[期刊论文] 作者:Kozak,李宜晋(译),丁志峰(校), 来源:世界地震译丛 年份:2010
地震旋转效应被观测到已有几个世纪。最初的旋转地震模型有两种,均由Mallet在19世纪中叶基于物体相对于其底部结构的旋转所定义。地震旋转效应能够完满地解释所观测到的地表旋...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宜晋,辛维,王宝善,葛洪魁,杨微,徐平,, 来源: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年份:2011
介质物理性质与应力状态的改变是导致地震波速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高精度波速变化测量可推测地下介质发生的变化。然而,高精度波速变化测量对测量仪器提出了较高要求,波速变化的测量精度常常受到仪器的采样率、信噪比以及时间触发精度的影响。为实现高精度测量,......
[会议论文] 作者:辛维,李宜晋,郭志伟,王宝善,葛洪魁,杨微,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年份:2010
本文介绍了虚拟仪器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在调研的基础上,利用虚拟仪器技术接收并处理地震波数据,并利用近场数据进行校正,明显减小了地震波走时测量误差,实现地震波速变化高精度测量。......
[期刊论文] 作者:杨微,葛洪魁,王宝善,袁松湧,宋丽莉,贾玉华,李宜晋,,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2010
地震危险区断层的应力状态变化及其精确测量一直是地球物理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主动震源探测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带来了可能.汶川大地震后,结合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
[期刊论文] 作者:王伟涛,王宝善,葛洪魁,陈颙,袁松湧,杨微,李宜晋,, 来源:中国地震 年份:2009
为了监测汶川地震后断裂带附近的波速变化,2008年6月,我们利用快速响应探测系统,在龙门山断裂带北端进行了为期3周的连续观测实验。实验使用电动落锤作为主动震源,GPS连续同步授......
[期刊论文] 作者:Nercessian,李宜晋,, 来源:世界地震译丛 年份:2004
火山喷发之前岩浆压力会增大,导致火山筑积物的膨胀(Patanèet al,2003)。火山膨胀引起的地面形变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揭示,比如利用航天雷达干涉仪(Massonnetet al,2001)...
[会议论文] 作者:葛洪魁,王宝善,袁松湧,宋丽莉,杨微,王伟涛,李宜晋, 来源: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暨丹江水库周边地区地震监测工作论坛 年份:2009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