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3.764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9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李干佐,,
来源:国际学术动态 年份:1998
...
[期刊论文] 作者:李干佐,,
来源:国际学术动态 年份:1999
第72届胶体和界面科学会议于1998年6月21~25日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召开。与会的近500人来自20多个国家,提交论文540篇。中国有2人参加,会议反映出近年来胶体和界面科学进展动态...
[会议论文] 作者:李干佐,
来源:2002国际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会议 年份:2002
本文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在油田开发和石油生产中的应用,介绍了钻井过程中使用的钻井液起泡剂、乳化剂、润滑剂等表面活性剂;采油过程中使用的驱动剂、堵水剂等表面活性剂....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国华,李干佐,
来源: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2000
利用天然混合羧酸与聚氧丙烯醚以适当比例混合,以乙醇为溶剂制得新型集油剂,燃点88.7℃,对于柴油、原油膜有优良的集油性能。QS=1集油剂在55cm长的水槽中,使水面柴油膜收缩距离达44.0~50.8cm,维持时间大于......
[期刊论文] 作者:李干佐,徐军,
来源: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年份:2004
综述了表面活性剂在油田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及其作用原理.并根据表面活性剂的泡沫性质,说明了表面活性剂在油田开发和生产中的作用及其泡沫的应用情况....
[期刊论文] 作者:李干佐,徐健,
来源:日用化学工业信息 年份:2001
...
[期刊论文] 作者:李干佐,杨博,
来源:日用化学工业 年份:1994
...
[期刊论文] 作者:李方,李干佐,
来源:化学学报 年份:1997
测定了十二烷基磺酸钠/正戊醇/水体系的相图,小角X衍射方法测定相图中液晶区的结构.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下,整个液晶区均为层状液晶;液晶层间距随水含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正戊...
[期刊论文] 作者:李干佐,隋华,
来源:日用化学工业 年份:1999
根据美国71届胶体和界面科学会议论文,评述近年来表面活性剂学科发展趋势,介绍一些新的概念和新的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李英,李干佐,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1998
测定了无机盐,单元及多元醇,有机酸及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3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C12H25(EO)m(PO)nH(LS36,m=3,n=6;LS45,m=4,n=5,LS54,m=5,n=4)浊点的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李干佐,沈强,
来源:油田化学 年份:1999
本文是一篇专论,介绍了天然混合羧酸盐的原料(油脂下脚料)界面活性及抗二价离子的能力,简述了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配方筛选方法,介绍了针对我国不同酸值原油研制的含天然混合羧酸盐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干佐,田根林,
来源:油田化学 年份:1999
针对酸值为0.1mgKOH/g的大庆原油,通过相态研究和界面张力测定进行配方初选,通过稳定性测定进行配方调整,得到了以天然混合羧酸盐SDC为表面活性的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1.2%复碱(质量比1:1的Na2CO3+NaHCO3)+0.6%SDC-5+0.5%植物胶(苎麻胶)+0.16%HPASM(B-P-7)。......
[期刊论文] 作者:李干佐,林元,
来源:油田化学 年份:1994
研究了天然混合羧酸(盐)复合驱油溶液与大庆、胜利原油构成的体系的界面性质,考察了NacCO3,NAHCO3,NaCl,HPAM、助表面活性剂对体系界面性质的影响,提出了复合驱油体系的配方。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混合羧酸(盐......
[期刊论文] 作者:郝京城,李干佐,
来源:化学物理学报 年份:1996
研究了正辛烷含量对CTAB/正丁醇/正辛烷/水体系相图的影响,用电导法与粘度法对照确定了CTAB/正丁醇/10%正辛烷/水体系微乳液结构。实验结果表明:体系中正辛烷含量增加,微乳液区域减小,电导法与粘度......
[期刊论文] 作者:隋华,李干佐,
来源:化学学报 年份:2000
应用UV-vis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水杨酸酯(丁酯、苯酯)在CTAB溶液中的水解溶液中的水解反应进行跟踪,测定了不同浓度的表面活笥剂存在下的反庆速率常数,得出CTAB对其反应是禁阻作用。通过温度对......
[期刊论文] 作者:李干佐,林元,
来源:日用化学工业 年份:1994
以价格低廉的天然混合羧酸盐为表面活性剂,选择我国两种典型原油(酸值高者称S油;酸值低者为D油)为油相,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开展相态试验研究,得出复合驱油体系组成,通过瞬时界面张力测定......
[期刊论文] 作者:李干佐,翟利民,,
来源:科学 年份:2000
石油是一种非再生能源,石油采收率不仅是石油工业界,而且是整个社会关心的问题。三次采油概况和基本原理石油开采分为三个阶段。一次采油是依靠地层能量进行自喷开采,其...
[期刊论文] 作者:郭荣,李干佐,
来源: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年份:1987
通过电导率测定,研究了AS/n-C_4H_9OH/n-C_8h_(18)/H_2O和SDS/n-C_4H_9OH/n-C_8H_(18)/H_2O两个体系微乳液的结构,并把其似三组分相图上的微乳液区分为水包油(O/W)型、油水双连续...
[期刊论文] 作者:李干佐,郭荣,
来源: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年份:1987
微乳液形成的必要条件为π_δ-σ_((O/W)α) >0,充分条件为π_O~′(?)π_W~′或者σ_(O/W)(?)σ_(W/M)。本文研究的体系为AS/C_4H_9CH/C_8H_(18)/H_2O和SDS/C_4H_9OH/C_8H_(18)...
[期刊论文] 作者:李干佐,张延良,,
来源:石油学报 年份:1986
从烃的角度,用C_6到C_(20)的脂肪烃和一些芳烃,在十二烷基磺酸钠(AS),丁醇和水体系中,对其形成微乳状液的影响。研究手段是从AS、丁醇、水和烃的四组分相图中,找出形成微乳液...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