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906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锦轶,,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1986
内蒙古东部的林西一带位于中朝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是研究二者之间古缝合带的主要地区之一。迄今为止,对于该古缝合带的位置所在,基本上有两种看法。有些学者认为位...
[学位论文] 作者:李锦轶,, 来源: 年份:1988
本文运用板块构造理论,采用区域地质构造综合分析和岩石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地层古生物学、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为基础,探讨了卡粒麦里及毗邻地区古生代板块构造及成矿作用特征。......
[期刊论文] 作者:李锦轶,,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2004
基于笔者近20年来对新疆东部地质构造的研究和对前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深入分析,本文系统讨论了新疆东部新元古代晚期和古生代的地壳形成与演化。该区古生代的构造单元被划...
[期刊论文] 作者:李锦轶,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1998
本文简要叙述了笔者对中国东北及邻区地质构造的新认识,首次提出了该区侏罗纪晚期可能发育与现今青藏高原类似的古高原的初步见解,对前人“古亚洲洋构造体制”和“滨太平洋构...
[会议论文] 作者:李锦轶, 来源:地球学报 年份:1991
本文根据近年对新疆东准噶尔地层古生物、蛇绿岩和岛弧型岩浆岩等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系统阐述了该区早古生代期间岩石圈板块构造演化的前奥陶纪板内、奥陶纪至中志留...
[期刊论文] 作者:李锦轶,, 来源:中国地质 年份:2009
基于对中国大陆已有资料的综合研究,特别是把中国大陆已有地质记录与现今不同板块构造环境形成的岩石组合对比,笔者提出了中国大陆太古宙以来的地质历史可以划分为至少6个大...
[会议论文] 作者:李锦轶,, 来源: 年份:2004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会议论文] 作者:李锦轶,, 来源: 年份:2014
大陆是地球表层主要地理和地质单元,是人类生栖的主要场所。研究大陆形成演化历史,是地球科学发展和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是地质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而要正确重建一个大...
[会议论文] 作者:李锦轶,, 来源: 年份:1995
基于作者近年对中国北方某些古生代造山带的研究,本文阐述了“陆间残余海盆”的定义和识别准则;对板块碰撞造山作用进行了讨论,提出板块碰撞造山作用包括陆缘碰撞局部造山、陆......
[期刊论文] 作者:李锦轶,, 来源:岩石学报 年份:1995
新疆东准噶尔发育两条蛇绿岩带:中部呈北西向展市的扎河坝-北塔山岩带和南部呈北西西走向的卡拉麦里-莫钦乌拉岩带。前者是早古生代洋盆的遗迹;后者推测是泥盆纪洋盆岩石圈残片。......
[期刊论文] 作者:李锦轶, 来源:地质通报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李锦轶, 来源:地质通报 年份:2004
2004年5月8日,是李春昱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日....
[期刊论文] 作者:李锦轶, 来源:地质通报 年份:2002
根据野外观察,出露在襄樊-广济断裂带南侧大洪山地区绿林(厂河)镇一带主要由紫红色砂砾岩组成的原“震旦纪莲沱组”,呈向南缓倾斜、倾向40°左右的单斜岩层产出,顶部与震旦纪陡......
[期刊论文] 作者:李锦轶, 来源:地质通报 年份:2004
初步探讨了中国大陆地壳"块带镶嵌多层叠覆"的结构特征和多阶段的构造演化过程.中国大陆地壳新元古代中期以来的一级构造单元有中朝、塔里木、扬子、敦煌4个陆块和中央、西北...
[期刊论文] 作者:李锦轶, 来源:地质通报 年份:2004
2004年3月30日和2004年5月8日分别是黄汲清院士和李春昱院士百年诞辰纪念日。为了缅怀两位前辈对中国地质事业的贡献,弘扬他们的优秀品德和严谨学风,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
[期刊论文] 作者:李锦轶, 来源:岩石矿物学杂志 年份:2000
大别山北部磨子潭附近新元古代英云闪长岩内包裹有许多暗色包体,其中可能保存有该区地壳早期演化的一些信息。对其中三个比较大的包体进行初步研究,发现它们的组成矿物主要为有......
[期刊论文] 作者:李锦轶,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2005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于2004年11月26日上午,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召开座谈会,隆重纪念李春昱先生百年诞辰.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
[期刊论文] 作者:李锦轶,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2005
2004年3月30日和2004年5月8日分别是黄汲清院士和李春昱院士百年诞辰纪念日.为了缅怀两位前辈对中国地质事业的贡献,弘扬他们的优秀品德和严谨学风,沿着他们的足迹继续为中国...
[期刊论文] 作者:李锦轶,, 来源:国外地质勘探技术 年份:1999
井位地质研究,是德国大陆深钻项目(KTB)现场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KTB的顺利实施和科学目标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井位地质研究,是指钻井过程中对取自钻孔固态样品质所做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锦轶,, 来源:国外地质勘探技术 年份:1998
大陆科学钻探,作为人类社会'入地'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及探讨大陆动力学的重要途径,其意义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从前苏联科拉超深钻井(SG3)开始至今近30年的实践...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