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325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品仁,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1990
分析中国大陆大地震与月球运动和太阳活动周期的相关性,发现:青藏断块区的M≥7.5地震活动与18.6年月球交点运动周期相关;新疆断块区的M≥7.1地震活动与8.85年月球近地点运动周期相关,整个中国大陆的M≥7.0地震有在太阳黑子周谷期附近以及在太阳周双周内多发的趋......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品仁, 来源:中国地震 年份:1990
天文因素与地震关系的研究符合当代科学发展潮流。本文介绍了用太阳活动、地球自转和天体运动与地震的各种关系进行中、长期地震预报的17个实例。分析了这些方法的适用性和局...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品仁, 来源:地震研究 年份:
本文提出软流圈岩浆潮的假设来解释作者所发现的全球主要地震区的大地震都存在18.6年地震轮回。文中阐述了岩浆潮存在的可能性及其影响,认为18.6年分量是岩浆潮的主要分量,并用全球火山活动的18.6年准周期性和各主要地震区地震活跃期的中心时间呈规则分布来支持岩浆潮假设。周......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品仁, 来源:地震研究 年份:1993
本文根据月球交点运动周期规律,发现全球主要地震区的浅源大地震(1897—1990,Ms≥7.0)都存在18.6年地震轮回:活跃期为12.4年,平静期为6.2年。根据最好的统计结果,13个研究区中有4个区这种轮回存在的置信水平为95%,有9个区为98%。本文给出了各研究区的范围、各活......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品仁,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93
本文分析了特大地震与宇宙环境的关系。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及其邻区特大地震(M≥8)与地球绕太阳公转明显相关,且多发生在地球自转速度变快时;中国大陆的特大地震与太阳黑子活动、九大行星会合和哈雷彗星回归有一定关系;中国大陆西部及其邻区的特大地震的发生......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品仁,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1991
根据北京塔院地区1984和1985年的微气压计记录采用频谱分析和调和分析两种方法得出了大气潮谱的详细结构;用负荷勒甫数代替潮汐勒甫数,仿照固体潮的有关公式,导出了大气潮引起的地壳应变和地倾斜公式;使用北京塔院井的水位观测资料结合当地的气压资料,分析了气......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品仁,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
分析全球中源和深源大地震与月球交点运动的关系,确定了15个地区的中源和深源大地震有明显的18.6a地震轮回。在这15个地区中,除兴都库什地区外,其余地区的边界与俯冲带的分段性有密切关系。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岩浆潮致上涌可调制地震活动的岩浆潮假设,并表明岩浆潮致上涌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品仁,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
将全球地震高发地区分成13个研究区,分析各区浅源大地震(1897-1990年)与18.6年月亮交点运动周期的关系,发现各区均有明显的18.6a地震轮回存在:活跃期为12.4a,平静期为6.2a.提出了软流层岩浆潮的概念,分析18.6a地震轮回的成因是软流层岩浆潮的调制作用,并把这种解释称为岩浆潮假设.全球火山活动的18.6a准周期性和各......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品仁,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1999
华北地区及其地震带的强震活动与月相密切相关。华北地区和河北平原、河淮及南海地震带强震大都发生在朔前后。郯庐和汾渭地震带强震多发生在上弦前后,依据华北地区强震孕育的地壳上地幔构造,探讨了引潮力触发地震的可能机制——潮致流体上涌触发模式,该模式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品仁,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1987
对塔院井地下水水位微动态资料和气压观测资料,采用三种方法计算了气压效率,作了谱分析和调和分析,并利用所得结果求出了该井所在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Three kinds of me...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品仁,, 来源:地震地质译丛 年份:1986
利用钻入承压含水层的深井水位对固体潮和气压的响应来求含水层参数,最早是由Bre-dehoeft (1967)提出的。由于所得的孔隙率等参数是水文地质学家们感兴趣而又不易得到的,地...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品仁,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1986
自文献[1]提出利用井-含水层系统的潮汐资料,结合当地气压资料,可求得含水层参数后,文献[2,3]将此理论作了发展,但文献[4]对文献[1]的有关理论基本否定。本文对此问题进行探...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品仁,, 来源:地震地质译丛 年份:1979
岩石圈板块或壳层理论用来解释与板块边界有关的构造现象是成功的。但是,某些地震活动和地壳变形发生在板块内部,与板块边界上发生的这些活动没有明显的关系。根据地球重力...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品仁,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1979
国家地震局于1979年8月6日至11日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固体潮研究学术讨论会”。到会代表47人,除局所属研究所,省局等19个单位外,还邀请了科学院测地所、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品仁,, 来源:地震地质译丛 年份:1984
应国家地震局邀请来访的日本京都大学中川一郎教授1983年10月在京访问期间,除参观访问了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地质所、香山地震台和国家测绘总局及计量科学研究等院等单位...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品仁, 来源:中国地震 年份:1990
天文因素与地震关系的研究符合当代科学发展潮流。本文介绍了用太阳活动、地球自转和天体运动与地震的各种关系进行中、长期地震预报的17个实例。分析了这些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对天文因素影响地震活动的机制问题作了粗浅探讨。......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品仁,, 来源:地震地质译丛 年份:1980
固体潮研究近几年有很大发展。1977年9月19—24日在西德波恩召开的第八届固体潮讨论会是这一进展的总结。出席这次会议的科学家共有88人,提交的论文、报告共66篇,涉及计算方法、仪器、固体潮观测系统的干扰,以及剖面和台网观测结......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品仁,李起彤,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1992
根据重力固体潮理论值公式,计算长江下游地区地震(M_s≥5.0,1900~1990)的各位相值,按Schuster检验和χ~2检验进行判定,发现该地区的地震具有下述非随机的月亮和太阳的周期性:(...
[期刊论文] 作者:赵俊猛,杜品仁,,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2016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形成了青藏高原,影响了中亚、东南亚、东亚直到西太平洋的构造变形,改变了从岩石圈地幔到大气圈的多个圈层状态,是研究青藏高原形成和演化的前提和基础,但...
[期刊论文] 作者:马宗晋,杜品仁,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2000
构造热涌模型是为解释全球岩石圈和若干局部构造运动特征而提出的一种动力学模型 ,它强调在岩石圈的分层结构中 ,层的介质相对而言有“软”、“硬”之分 ,硬层内近垂向裂缝发育 ,软层物质可沿层间流动和沿硬层内裂缝上涌 ,因构造裂缝的开合是变化的 ,对软物质上......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