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3.192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杨桂欣,,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1985
《沉重的翅膀》是女作家张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创作界描写四化建设和体制改革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家冲破了长期以来束缚文学创作的“左”倾条条框框,坚持...
[期刊论文] 作者:杨桂欣,,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杨桂欣,, 来源:文学自由谈 年份:2004
在众多的描写农村改革的文学作品中,我终于发现了一个扎扎实实的“土皇帝”的艺术形象,这就是张炜的中篇小说《秋天的愤怒》(载《当代》1985年第4期)里的肖万昌。...
[期刊论文] 作者:杨桂欣, 来源:炎黄春秋 年份:1993
[期刊论文] 作者:杨桂欣,,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1992
杜鹏程的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问世至今,三十三年过去了,这三十多年间,世事之多变,真可谓沧海桑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莫不如此。然而,不论世事如何多变和骤变,...
[学位论文] 作者:杨桂欣,, 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 年份:2015
近年来,利用具有光磁性能的纳米材料作为化学药物治疗、光热治疗和光动力治疗的载体构建多模式抗癌诊疗体系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特别是核壳结构镧系元素掺杂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杨桂欣,,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85
【正】 短篇小说《最后一个渔佬儿》(《当代》1983年第2期),是浙江省的青年作家李杭育的成名之作。从这篇作品开始,李杭育成了中国文坛上引人注目的一个人物。《最后一个渔佬...
[期刊论文] 作者:杨桂欣,,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84
1979年冬天,张洁在一个会上说过:她曾下决心在三十岁的时候成为作家。其时,她已过了不惑之年。作家的愿望虽然实现了,但比她的计划推迟了十年有余。她从小酷爱文学与艺...
[期刊论文] 作者:杨桂欣,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9
【正】 郭沫若同志说,他创作话剧《蔡文姬》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曹操翻案”。当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艺术家们演出此剧的时候,他老人家一边看,一边流泪,非常激动地对曹禺同志说:...
[期刊论文] 作者:杨桂欣,, 来源: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正】 老作家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从初版到现在,已经整整三十五年了。 三十五年来,中国的“世事之多变”,简直难以用“沧海桑田”这四个字来形容。而《太阳...
[期刊论文] 作者:杨桂欣,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89
本文写于1979年底至1980年年初,1980年先后有三家刊物(包括本刊)表示愿意发表。但由于受到某些阻力,故均未发出。现在8年过去了,作者再次希望发表。我们重读原稿,仍然觉得是...
[期刊论文] 作者:杨桂欣,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我生长于穷乡僻壤,所以在距今四分之一个世纪以前的那场运动中,才读到丁玲的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和《在医院中》。当时批评这些小说的文章,...
[期刊论文] 作者:杨桂欣,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81
林震是什么人?作家王蒙的成名之作、也是遭劫之作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主人公,知识分子,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先当小学教师,不久便调至中国共产党某直辖市一个区委的组织部当干事。按照当时的习惯,人们称他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升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期刊论文] 作者:杨桂欣,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1987
【正】 爱情是文学创作的“永恒的主题”。这话是对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一个作家每有所作,都非得把爱情拽入自己的作品中不可。谁若作这样的理解,并且强求每一个作家都...
[期刊论文] 作者:杨桂欣,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1985
【正】 从张洁的《沉重的翅膀》在刊物上发表以来,虽然只有三年的光景,描写体制改革的长篇小说,就我所读到的,已有十三部之多!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成果!好的和比较好的作品,我...
[期刊论文] 作者:杨桂欣,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84
【正】 张贤亮的两部中篇小说:《土牢情话》和《绿化树》的际遇,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前者写于1980年8、9月间,有一个副标题为《一个苟活者的祈祷》,发表于《十月》的1981年第1...
[期刊论文] 作者:杨桂欣,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正】 当我开始学习写作评论文章的时候,一位忠厚长者便谆谆嘱咐我:不要为本单位的同志、尤其是领导同志的创作写评论。几年来,我是恪守了这个嘱咐的。 然而现在,在约稿的同...
[期刊论文] 作者:杨桂欣, 来源:求索 年份:1987
丁玲从一九二七年冬天发表短篇小说《梦珂》,到逝世前夕在《文艺报》发表短论《热情支持文学的“新生代”》,其光辉的革命文学生涯,刚好是六十个年头。六十年间的历史发展证明,丁玲研究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项目。......
[期刊论文] 作者:杨桂欣, 来源:思想战线 年份:1984
一九八一年九月至十二月,老作家丁玲应邀第一次访问美国。次年的金秋季节,她用一个月时间,回到阔别了六十年的故乡,旧地重游,问候和学习人民。她的散文新作《曼哈顿街头夜景》和《似无情却有情》,便是这两次访问所带来的创作硕果,虽然前者只有一千四百字,后者也......
[期刊论文] 作者:杨桂欣, 来源:求索 年份:1984
丁玲以擅长于描写小资产阶级女知识青年而登上文坛,驰誉国内外。在她完成中国新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典型莎菲女士形象的塑造之后,大约三年光景,便把艺术的彩笔,转向了苦难中国的农村和在苦难中挣扎、觉醒并为自身的解放和民族的独立而斗争着的中国农民,一开始便......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