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204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杨正苞,, 来源:世纪 年份:2005
2004年是川西和平解放的55周年,回顾这一使广大富庶地区的人民免遭涂炭、建设免遭损毁的大事,不能不再次由衷地赞叹党的统战政策的强大感召力,并感激为执行这一政策的各界人...
[期刊论文] 作者:杨正苞,,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1
当今世界由于生活的地区和民族属别不同,而存在着多种语言和文字。就使用人数较多而言,可归纳为三类:一类是以拉丁字母为代表的拼音文字;二类是以華字(建议将“汉”字改称“華”字......
[期刊论文] 作者:杨正苞,,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四川国学院之前期存古学堂设立于1910年,学堂以保存国学为宗旨,以理学、经学、史学、词章为主课,声韵小学(文字学)亦为诸生所必修。事实上,存古成为当时四川培养国学人才的最...
[期刊论文] 作者:杨正苞,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6
三星堆文化是我国先秦诸文化中一丛绚丽的奇花,而其出土的青铜雕铸品,则又是其中最绚丽的一株.其冶炼、铸造制作技术的精湛,在距今3000多年前出现,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讶;其艺...
[期刊论文] 作者:杨正苞,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7
广汉三星堆商代遗址发掘出的珍贵文物中,有一大型青铜面像(如图),在成都正式展出时,其标名是“青铜兽面像”或“铜纵目兽面像”。如此标名,窃以为不当。兹提出管见,以就教于...
[期刊论文] 作者:杨正苞,,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6
近为《文史杂志》2005年第4期子华先生摘编的《日本为何将入侵称作“事变”》一文所激,终在友人之助下草就此稿,谨与国人商榷。“名称”一词,《辞海》未予列条;《现代汉语词...
[期刊论文] 作者:杨正苞,,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9
本年2月6日的《文摘周报·文史版》转载了史式先生发表在贵州《文史天地》题为《伪君子唐太宗》一文,读后,觉其立论及论据值得商榷。史文的论据有三:一是说“玄武门之变”,秦......
[期刊论文] 作者:杨正苞,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2
一、关于嫘祖的名称和出生地嫘祖的名称写法较多,据向熹先生研究,至少在八种以上.①但古称"累祖"似较符合其本义."累祖"之名见于郭璞注引.累,是个形声字,从糸,...
[期刊论文] 作者:杨正苞,,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谈氐羌同源及其最后一次南迁杨正苞关于氐羌是否同源的问题,学者历来有否定和肯定两种说法:一、氐羌异源说明确而系统地提出这一看法的早期文献,当推三国时魏人鱼豢所辑的《魏略......
[期刊论文] 作者:杨正苞,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0
关于末代蜀王鳖灵的族属问题 ,当前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四说 :一、荆人说。其依据是《蜀王本纪》的记载。二、楚人说。楚初建国于荆山 ,故习以荆为楚的别称 ,其依据同上 ,二说实...
[期刊论文] 作者:杨正苞,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杨正苞,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杨正苞,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7
战国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开明氏。据《华阳国志》载,开明王蜀12世,按30年为一世计,约当春秋周惠王时期(前676—前651年),鳖灵取代杜宇建立开明王朝。...
[期刊论文] 作者:杨正苞,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2
杨遇春(1761——1837年)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人物。前期,作为清廷的得力干将,参与了对贵州苗民及白莲教、天理教农民起义的镇压,对于稳定和延续清王朝的封建...
[期刊论文] 作者:杨正苞,,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1
上世纪10年代末,著名老庄学者、诗人珠仙(即萧中龠)赋成七绝《秋感》九首流行传抄于成都文学界,一时和者至数十家。其中有一位妙龄淑女,她就是杨励昭。励昭名正萱,号梦馥,祖籍四川崇......
[期刊论文] 作者:杨正苞,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9
“芒城”联想杨正苞近期,对芒城的发掘,不禁牵出许多日久的联想。昔年读古蜀史,关于蜀王杜宇的记述,有《蜀王本纪》说:“后有一男子名杜宇从天堕,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
[期刊论文] 作者:杨正苞,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杨正苞,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9
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萧差父教授于2008年9月17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4岁。《长江日报》社评称“萧蓬父先生是一个特殊的哲学史家……是在人类进步和社会革新的尺度上发现...
[期刊论文] 作者:杨正苞,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一、称“汉字”,还是称“华字” 笔者认为称“华字”较好,理由有二:一是现在所使用的方块字,已相当普及于我国众多民族中,事实上已成为我国国民最通用的文字,而仍界定以为“...
[期刊论文] 作者:杨正苞,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