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902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林海权,, 来源:人民司法 年份:2014
关于保险格式条款中的免责条款,保险法主要有三种规制方式:一是订入规制。保险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
[期刊论文] 作者:林海权,, 来源:求医问药 年份:2011
灰指(趾)甲又叫甲癣,是由癣菌、真菌、念珠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此病患者可出现指甲的甲板增厚、变形、变脆、凹凸不平、颜色成灰黄色、前端缺损、脱落等症状...
[期刊论文] 作者:林海权,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正】 一古书上“孰与”二字连用,表示询问,有两种基本句式。甲式:吾孰与徐公美?(战国策·齐策) 乙式:子孰与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救赵孰与勿救?(战国策·...
[期刊论文] 作者:林海权,,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过去谈近体诗的起源和发展的人往往五、七言不分,笼统地说近体诗"见于唐初"、"起源始于唐代"、"是唐代以前所没有的"。本文通过对六朝新体诗(重点分析五言新体诗)的体式、平...
[期刊论文] 作者:林海权,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正】 陈第(1541—1617),明连江人,是我国古音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著有《毛诗古音考》、《读诗拙言》、《屈宋古音义》等。王力先生对陈第有过很高的评价。他说:“古音学的...
[期刊论文] 作者:林海权,, 来源: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年份:2007
双重劳动关系是当前劳动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承认双重劳动关系的合法性并不违背劳动关系的从属性特征,而且只有承认双重劳动关系的合法性才更有利于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
[期刊论文] 作者:林海权,, 来源:人民司法 年份:2009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决定》,并将于2009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修订后的保险法减轻了...
[期刊论文] 作者:林海权, 来源: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在古代汉语里,否定词“莫”字的词性是什么?我国语言学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莫”是指示代词,以马建忠为代表,时称“约指代字”;一种认为“莫”是否定副词,...
[期刊论文] 作者:林海权,, 来源:团结 年份:2006
[期刊论文] 作者:林海权,, 来源:人民司法(案例) 年份:2017
保证并非单纯责任,亦为债务。保证债务自保证合同成立生效时产生,主债务履行期限是否届满以及债权人是否在保证期间内向保证人主张权利,并不影响保证债务成立的认定。保证债...
[期刊论文] 作者:林海权,,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本文提出李贽的《童心说》是一篇不指名的“明真揭假”而带有论战性的理论文章,是为回答耿定向“以妄乱真”的指责而写的。其写作时间,据耿定向《与周柳塘》第十八书“顷有诗...
[期刊论文] 作者:林海权,, 来源:汉字文化 年份:2004
引言新《辞海》收"振聋发瞶",新《辞源》收"振聋发聩",二典用字不同,释义却同,都自言所引书证均来自[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七)。这种来自同一出处的文字差异,完...
[期刊论文] 作者:林海权,, 来源:福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本文提出用在主谓之间的“之”字有语气助词和结构助词两种不同的词性和语法作用 ,着重论述了语气助词“之”的语法特点和具有舒缓语气、调谐音节节奏的作用 ,用了它 ,可使其...
[期刊论文] 作者:林海权,, 来源: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9
仄韵近体诗是当前我国学术界尚未引起注意的领域。本文提出研究仄韵近体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五言仄韵近体诗产生于六朝、七言仄韵近体诗产生于唐代,拟出五、七言仄韵近体...
[期刊论文] 作者:林海权,, 来源: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8
六朝新体诗是六朝时代出现的一种新体格律诗,它是唐代近体诗的直接源头。由于沈约"四声"、"八病"理论的出现,促进了六朝一种讲究声律的新体格律诗的建立并推动它走向格律精严...
[期刊论文] 作者:林海权,, 来源: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1999
一谈近体诗的人一般只谈五言和七言诗,而不谈六言诗。其实近体诗还应包括六言诗。六言诗起源很早,它是诗从四言体发展到五七言体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诗体。单句六言诗见于《诗...
[期刊论文] 作者:林海权,, 来源: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本文论述了疑问句尾"为"字的词性、语法功能及其句法关系,提出这"为"是施事动词,其含义广泛,具有带前置宾语的语法功能,其受事宾语总是要求紧靠在"为"之前。而不同意把这"为"...
[期刊论文] 作者:林海权, 来源: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本文论述了疑问句尾"为"字的词性、语法功能及其句法关系,提出这"为"是施事动词,其含义广泛,具有带前置宾语的语法功能,其受事宾语总是要求紧靠在"为"之前.而不同意把这"为"...
[期刊论文] 作者:林海权, 来源: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李贽(1527——1602)字宏甫,号卓吾,福建晋江(今泉州)人,是明末一位进步的思想家和进步的历史学家。本文拟就李贽的世系及其先世改姓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李贽的世系...
[期刊论文] 作者:林海权,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正】 一“有以”、“无以”连用,在古书上很常见,情况相当复杂。从其使用情况看,大致可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