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152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林纪曾,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
“海峡地震”刍议(代序)强烈地震的发生,往往给人类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乃至酿成巨大的灾难。为了减轻和抗御这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理所当然地对防震减灾工作给予高度的关注。然而,每一个地震事件,又给人们带来许多可贵的信息。随着观测技术的.........
[期刊论文] 作者:林纪曾,,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82
应广东省地震局的邀请,以香港天文台台长费惹为团长的香港地震代表团一行四人,子1982年6月、8日至15日,对广东省地震局进行了考察访间。. 香港地震代表团这次来访的目的是为...
[期刊论文] 作者:林纪曾,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1983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于沿海附近,北起浙江南部,南至广东的雷琼和广西地区,其中包括了福建、广东全境和江西南部,形成一条大体上与海岸线平行的相对狭长的地震...
[期刊论文] 作者:范玉兰,林纪曾,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1990
本文在收集和分析了华南地区大量的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观测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双层平均地壳模型。通过反复拟合和有约束条件的调制,选取其参数为:H_1=21.4km,Vp_...
[期刊论文] 作者:林纪曾,谢明富, 来源:南海研究与开发 年份:1992
[期刊论文] 作者:黄世奇,林纪曾,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1981
本文把可靠性理论中故障率的概念引用于地震预报,建立了一族新的可靠函数w_1(t)=exp[-λt~a·e~(c·sin)(ωlnt+(?))].新可靠函数具有如下功能:1.其参数 a 可作为判别各地震...
[期刊论文] 作者:赵毅,林纪曾,谢明富,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1986
本文研究了广东及邻区近十多年来由中、小地震组成的震群序列的衰减特征,结果认为:运用地震频度衰减指数确定地震序列的类型,并对有无后续强震作出预测,看来是可行的。但是,...
[期刊论文] 作者:魏柏林,林纪曾,薛佳谋,,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85
1981年2—5月广东省海丰发生了一个震群,以其频度高、震级小、持续时间长,特别是社会影响大而引起海内外的关注。本文扼要叙述了这次海丰震群的特点及其所产生的严重社会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赵毅,林纪曾,谢明富,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1985
本文全面考察了东南沿海地区近十多年来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图象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得到1982年龙南5.0级地震前展现出层次较为清楚的围空进程;说明在地震活动水平较低的地区,对于...
[期刊论文] 作者:林纪曾,魏柏林,薛佳谋, 来源:地震研究 年份:1985
本文分析了1981年2~5月在广东海丰地区发生的为数达1800个小震的震群特征。震群由三个子群组成,均出现典型的前、主、余序列。震源投影图显示:震群集结于莲花山断裂带南沿的F_...
[期刊论文] 作者:谢明富,林纪曾,赵毅,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1986
1962年3月19日新丰江水库区发生6.1级地震。蓄水前本区是少震区,1959年10月水库蓄水后一个月,库区开始出现Ms=2~3级的有感地震,此后高潮起伏,绵延不断,至今已记录到大小地震32万余次。1960年10月在大坝附近建立了第一个地震台,1961年7月以后,形成了观测台网。 本......
[期刊论文] 作者:林纪曾,魏伯林,薛佳谋,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1984
广东东部海丰地区于1981年2—5月发生了一个震群,震中距约6km处设有固定地震台,记录到小震1800多次。震群刚开始,增设了三个流动地震台,构成四个台的临时台网,最大台距约20k...
[期刊论文] 作者:林纪曾,魏伯林,薛佳谋,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1982
从1981年1月份开始,设在广东省海丰县的海丰地震台,用短周期地震仪不断记录到一些小震,震源距约7km。此后,小震活动日趋频繁。2月26日02时,发生一次M_L=3.3级的强有感地震,...
[期刊论文] 作者:林纪曾,梁国昭,赵毅,谢明富,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1980
本文分析了东南沿海地区70个震源机制结果,得到本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轴具有扇形分布的特征.东、西两部的震源错动方式截然相反.根据亚洲东南部地块的震源应力场资料,...
[期刊论文] 作者:林邦慧,胡小幸,董大南,林纪曾,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1988
本文探讨了用P波频谱研究不对称双侧破裂方式与正交破裂方式的方法,研究了用复合型法反演震源参数的可行性。 用这种方法反演了1966年3月8日邢台马兰6.8级地震及1966年3月22...
[期刊论文] 作者:罗振暖,林纪曾,胡瑞贺,范玉兰,, 来源: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年份:1982
作者用“分离反复迭代法”对近年华南地位地震震原位置进行测定,并与其它方法比较,得出本文方法确定的震源参数的精度比其它方法高,特别是在多台的情况下,尤其明显。同时讨论...
[期刊论文] 作者:林纪曾,梁国昭,赵毅,谢明富,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1981
根据震源机制解的大量结果,我们已经对东南沿海及邻近一些地区的构造应力场的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本区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轴具有扇形分布的特征。具体地说,...
[期刊论文] 作者:范玉兰,林纪曾,胡瑞贺,罗振暖,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1990
本文在收集和分析了华南地区大量的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观测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双层平均地壳模型。通过反复拟合和有约束条件的调制,选取其参数为:H_1=21.4km,Vp_1=6.01km/s,Vs_1=3.55km/s;H_2=11.0km,Vp_2=6.88km/s,Vs_2=3.93km/s;H=32.4km,Vpn=7.9......
[期刊论文] 作者:林纪曾,蒋维强,李幼铭,梁尚鸿,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1991
本文采用 P,S 振幅比资料测定小震震源参数的方法,研究粤东、闽南沿海地区的小震震源参数,文中针对该地区现有地震台站的设置偏布于地震一侧的实际情况,将台站相对于地震的分布归纳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分别进行人工数值试验,其目的在于探讨文献[1]方法对台站偏布......
[期刊论文] 作者:蒋维强,林纪曾,李幼铭,束沛镒,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1992
本文以广东东部和闽南的6个地震台短周期地震仪所记录到的12个深源远地震直达 P波的波形作为观测资料,通过调整壳幔介质模型和计算相应的综合地震图的方式.直至莸得与观测波...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