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83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柴中元,, 来源: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4
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又云:“精气夺则虚”。精,元阴也;气,元阳也,元阴元阳俱藏于肾,故肾为五脏之本、生命之根。肾虚则五脏俱衰。本元有亏,百病丛生,故王执中曰:...
[期刊论文] 作者:柴中元,, 来源:北京中医 年份:2004
尝观《医学衷中参西录》,见张氏之于汗法,说理透辟,经验丰富,学术观颇有独到处,然以有关文字散见各篇,未能清疏,令人不得注重,故特不揣谫陋,撮举大要,冀资鉴证。一、发...
[期刊论文] 作者:柴中元,, 来源:福建中医药 年份:1989
山药性味甘平,补虚作用较好.但一般认为此物作用和缓,只能逐队而奏功。如《本草正》说本品“气轻性缓,非堪专任”,“性味柔弱,但可用为佐使。”《本草求真》说以之入汤...
[期刊论文] 作者:柴中元,, 来源:现代中医药 年份:1983
猪胆汁一药,不见于《神农本草经》。《五十二病方》亦唯见用犬胆。故其入药的最早记载,是《伤寒论》。仲景除了加于白通汤中用以内服治疗少阴假热证,还采用灌肠以治阳明...
[期刊论文] 作者:柴中元,, 来源: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6
《金匮要略》“脉脱”一词,历来注释不同。提出研究“脱”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脉象,不可大侧重于考字书,而应结合临床实践来求索。分析认为:“脉脱”是血痹,即西医所说的无脉症。而......
[期刊论文] 作者:柴中元,, 来源: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5
柳宝诒(1842—1901)号冠群,字谷孙,江阴人,为晚清著名温热派医家,著有医学书籍十二种,其中《温热逢源》三卷,通过注释经文,商兑诸家,对外感热病,以伏气发温为重点,探微...
[期刊论文] 作者:柴中元,, 来源:中医药学报 年份:1986
《本草秘录》“论药性有独到之见,能言人所未言。”对人参、熟地、附子、大黄这药中四维,尤具独特之见解。此书“署名为陈士铎著述,却颇多‘岐伯日’文句”,与《傅青主...
[期刊论文] 作者:柴中元,, 来源:江苏中医 年份:2004
《临证指南医案》是叶天士的临证经验记录,问世以后,流传甚广,影响极大。其中有许多名言,论理圆通透彻,辞简义赅,往往是独到经验和深邃医理的概括,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很值得...
[期刊论文] 作者:柴中元,, 来源: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1
以前有些推崇叶氏的医家,错误地把叶氏学说和仲景学说对立起来,说《伤寒》方不可治温病,治温病宜宗叶氏法,实则叶氏治温病常宗仲景法,《伤寒》方亦正是叶天士治温病之一...
[期刊论文] 作者:柴中元,, 来源:天津中医 年份:2004
“鸡金”全称鸡内金,俗称鸡肫皮,处方分生鸡金、炙鸡金两种,一般常用于消食积,且有消石、止遗溺等作用。本草虽有消食健脾之说,但历来罕用于理虚,唯张锡纯慧眼独具,于补...
[期刊论文] 作者:柴中元,, 来源:江苏中医 年份:1989
柳宝诒在《温热逢源·伏温从少阴初发证治》中尝评前人之治温病,谓诸家药法均有缺点,他认为伏温初发宜清泄里热,而用黄芩汤加豆豉、玄参,实为至当不易之法,但又以“...
[期刊论文] 作者:柴中元,, 来源: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04
尝览古今名医验案,见从肾论治,在中医急证处理中,很占比重,但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迄今未见专文,而这又恰恰是中医急证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法则。有鉴于此,故撰此文,以冀引玉...
[期刊论文] 作者:柴中元,, 来源: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5
近三十年来,在外感热病方面,很少有针锋相对的学术争鸣。从医著看:《温热论》,《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等书一版再版。广为传布;而与之相对立的《世补斋医书》、《温...
[期刊论文] 作者:柴中元,, 来源:新医药学杂志 年份:1976
五行学说是否对临床实践有实际指导意义?从历史来看,过去许多医家都常用这个学说作为临证之指南。以清代著名临床实践家叶天士为例,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明文运用五行...
[期刊论文] 作者:柴中元,, 来源: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04
以往医家,对脾胃证治,大多从脾阳、胃阴立说。但脏腑各有阴阳。近之医家,对脾阴证治,较为重视。唯胃阳证治,特别是有关脾阳胃阳异治方面的论述,所属罕见。为此,本文拟略...
[期刊论文] 作者:柴中元, 来源:中成药研究 年份:1982
金匮肾气丸又称桂附八味丸,或简称肾气丸。其原方组成是:干地黄八两、山茱萸四两,山药四两、丹皮、茯苓、泽泻各三两,附子大者一枚、桂枝一两。后世目为温补肾阳之祖方...
[期刊论文] 作者:柴中元,, 来源: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9
缪希雍(1546-1627)字仲淳、江苏常熟人、著有《本草经疏》及《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其治外感热病,独重阳明,擅用石膏,对后世影响较大。现选录他以石膏为主药的治案数则,...
[期刊论文] 作者:柴中元,, 来源:国医论坛 年份:1987
熟读《临证指南》可以看出,叶天士的温病理论有不少创新之处。可是后来有些从学于叶氏的同志,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而曲解其说,以致造成很多流弊。为了使叶氏的温热...
[期刊论文] 作者:柴中元,, 来源:江苏中医 年份:1990
叶氏在新感温病方面,固有其一定之贡献,然其在温病学上之成就,尤足称道者,实为伏气温病方面的继承和发扬。徐洄溪评叶案时曾说:暑门“所列诸案,皆平素伏暑之症为多,其卒...
[期刊论文] 作者:柴中元,, 来源:中医研究 年份:1990
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小儿由于稚阴未充、稚阳未长之生理特点,罹患此病后每见高热。如处理失当或迁延失治,高热灼津耗气甚速。如气津受灼后仍不能得到...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