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827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梁银峰,, 来源: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本文从研究视角、研究语料、研究意识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概述了石锓教授的新著《汉语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历史发展》的写作特点,介绍了本书在汉语形容词重叠形式的产生和发展的研...
[期刊论文] 作者:梁银峰,, 来源:语言科学 年份:2011
文章对东汉至唐五代时期频繁使用的"他+N"格式中的"他"进行了讨论,认为此处的"他"在丧失了指别功能以后,既没有发展成第三人称代词,也不是第三人称代词的虚指用法,而是发展成...
[期刊论文] 作者:梁银峰,,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2012
汉语学界虽然对指示代词"是"发展为表判断的系词"是"基本形成了定论,但对其形成机制尚缺乏有效论证。系词"是"来源于话题化名词短语之后的回指性指示代词"是",它发展为系词的...
[期刊论文] 作者:梁银峰,,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2004
本文从"来"的初始语法化格式"V(+NP)+来"入手,详细探讨了"来"由实词演变为事态助词的过程,认为事态助词"来"在南北朝时期、最晚在隋代已经正式确立,而不是现在学术界流行的说...
[期刊论文] 作者:梁银峰,, 来源: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2
现代汉语的"们"是表示人的类别意义的后缀,不是表示复数意义的后缀,虽然类别意义和复数意义都跟名(代)词的"数"范畴有关,但它们存在本质的不同。这一看法可以得到汉语史上诸...
[期刊论文] 作者:梁银峰, 来源:重庆师专学报 年份:1998
形容词是古汉语中非常重要的词类。其形式多样,数量繁多,用法复杂,在实词中与名词、动词鼎足而立。但追根溯源,甲骨文的形容词却远远不能和名词、动词相匹配,不仅数量很...
[期刊论文] 作者:梁银峰,,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笔者首先对成书于五代时期的《祖堂集》中的语气副词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类,然后从话语和语用的角度重点对《祖堂集》中出现的中古以后新兴语气副词的语义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和......
[期刊论文] 作者:梁银峰,, 来源:长江学术 年份:2010
文章对成书于五代时期的《祖堂集》的时间副词系统进行了全面研究。主要结论是:(i)除了一少部分产生于上古汉语的时间副词在本书中呈现出衰微态势之外,相当一批产生于上古汉语的......
[期刊论文] 作者:梁银峰,, 来源:语言科学 年份:2005
动相补语“来”、“去”位于动词之后,表示动作状态的完成或实现。它们的形成过程存在相似之处:(i)“来”和“去”引申出“以来、以后”的意思,这种意义的“来/去”经常跟在...
[期刊论文] 作者:梁银峰,, 来源:语文研究 年份:2018
文章认为以往研究中所谓古汉语"已"表限止语气的说法并没有确凿证据,"已"的基本功能是表示事态的发生或出现(兼表肯定语气),相当于"矣",其次是相当于"也"的用法(纯粹表肯定语气),......
[期刊论文] 作者:梁银峰,,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2017
与充当主从句中的时间背景句相比,上古汉语的"既"字句(即时体副词"既"所在的小句)充当主从句中的主句甚至独立成句的用法并不鲜见,上古汉语的语料表明,后一种用法是从前一种...
[期刊论文] 作者:梁银峰,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2004
当位于“来”之后表达时段概念的名词短语的句法位置发生变化后,方位词“来”的语义和语法 功能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于是逐渐向事态助词演变。事态助词“来”在南北朝时期、...
[期刊论文] 作者:梁银峰,, 来源:当代修辞学 年份:2012
上古汉语的指示代词在语义上具有综合性的特征,这一特征使得它们可以在语篇中较为自由地指称人或事物。本文认为,上古汉语的指示代词在书面语体和会话语体中所体现出来的指示...
[期刊论文] 作者:梁银峰,, 来源:当代修辞学 年份:2010
古汉语中的[主语+之+谓语]s大多出现在祈使、评论、疑问或感叹等句子中,表示强调或夸张语气,具有明显的修辞色彩。文章认为这种句式直接脱胎于复句中充当主句(或核心句)的"主...
[期刊论文] 作者:梁银峰,,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2011
文章对古汉语中位于句首和句中而没有任何实义的"夫"的语法功能重新进行了解释,认为它实际上是用来引导名词性小句(主语/话题小句和宾语小句)的标补词。文章对标补词"夫"的历...
[会议论文] 作者:梁银峰,, 来源: 年份:2008
引言助动词又称"能愿动词"或者"情态动词",位于谓词性成分之前,大多表达一定的情态意义。一般认为,助动词是动词的一个小类,但从语法功能上很难将它与一般动词区分开来,...
[期刊论文] 作者:梁银峰,,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2009
[期刊论文] 作者:梁银峰,,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2003
(1)雄鸽不信,瞋恚而言:"非汝独食,何由减少?"即便以觜啄雌鸽杀。(萧齐求那毗地译《百喻经》,《大正藏》4/557b) 上例"啄雌鸽杀"经常被大家引来作为"杀"已是不及物动词(...
[期刊论文] 作者:梁银峰,, 来源:当代修辞学 年份:2015
关于宋金元明时期文献中指示词"兀底(的)"的语义属性,学界存在表近指和表远指两种不同的意见。本文认为,要探讨指示词"兀底(的)"的语义属性,应该对宋金元明时期各类文献区别...
[期刊论文] 作者:梁银峰,, 来源:语文研究 年份:2012
关于旁指代词"他"和第三人称代词"他"之间的界限,由于以往的研究缺少一个公认的、便于操作的客观判别标准,因而大家在判断第三人称代词"他"的产生年代时陷入了困局。文章认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