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913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江济和,, 来源:茶叶 年份:1992
茶树新品种一波毫是以贵州苔茶为原始材料,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经过1982~1990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其产量和品质均明显超过标准种(安徽3号)。研究结果表明,波毫是一个中...
[期刊论文] 作者:江济和, 来源:茶叶 年份:1994
黄山早芽是从黄山种中,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无性系茶树新品种,经1982~1990年品系比较实验,同等面积内比安徽一号增产39.64%,红绿茶品质优于标准种。此外,还进行经济性状和主要内含物的分......
[期刊论文] 作者:江济和,, 来源:中国茶叶 年份:1992
黄荆茶是一个适制红绿茶的新品种,于1979年春开始从黄荆大叶种产地采用单株选择法培育,1982年布置品系比较试验,1987年获准参加全国首批茶树品种比较试验,现将选育结果作一...
[期刊论文] 作者:江济和,, 来源:茶业通报 年份:1990
安徽1、3、7号茶树良种,系祁门茶叶研究所从1960~1978年系统选育而成,1974年由原省农业厅、农业科学院正式命名为安徽1号、安徽3号和安徽7号,苏、浙、赣、鄂、豫等省曾引种栽...
[期刊论文] 作者:江济和, 来源:茶业通报 年份:1995
茶树早、中、晚芽新品种选育研究报告江济和(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从1982~1990年止,经9年品系比较试验结果,波毫、黄荆茶、黄山早芽三个品种,其亩产量显著超过标准种(安徽一号、安徽三......
[期刊论文] 作者:江济和,, 来源:茶叶通讯 年份:1988
茶树地方品种资源,主要是指茶树品种、单丛、选育的品系(株系)、野生的茶树以及近缘植物。这些资源蕴藏着各种性状的遗传基因,它是培育新种的基因库,亦是研究工作的重要原始...
[期刊论文] 作者:江济和,, 来源:茶叶 年份:1980
笔者过去在该省工作,当时根据科研任务,曾对重点茶区茶树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整理与鉴定,持续时间达九年之久。由于工作地点变动,虽然时隔多年,仍然对当时发现的乔木型...
[期刊论文] 作者:江济和, 来源:作物品种资源 年份:1988
祁门茶叶研究所经18年研究,选出了安徽一、三、七号三个茶树良种。1987年经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现将其主要性状介绍如下: 安徽一号植株灌木型,树姿...
[期刊论文] 作者:江济和, 邹瑚,, 来源:茶业通报 年份:1993
一、前言据调查资料表明,四川大茶树多分布在东经105°20′—107°,北纬31°—28°20′。在海拔600—1500米范围内。为了充分利用我国茶树资源,笔者将原有资料,加经整理...
[期刊论文] 作者:江济和,邹瑚, 来源:蚕桑茶叶通讯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江济和,邹瑚, 来源:茶业通报 年份:1996
再论国家级茶树良种安徽一、三、七号的茶类适制与品质特色江济和,邹瑚(祁门茶叶研究所245600)从1955年开始,在祁门种资源研究基础上初选141个单株,经18年的研究后,育成安徽1、3、7号茶树良种,1987年被全国......
[期刊论文] 作者:钱六九,江济和, 来源:茶业通报 年份:1995
无性系良种茶苗的定植与管理技术钱六九,江济和(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祁门茶叶研究所)名优茶的发展,必须以良种茶园为基础,尤其是无性系良种茶园,其芽叶性状、发芽期等比当地的群......
[期刊论文] 作者:江济和,盛守文, 来源:茶叶 年份:1996
经研究与生产实践,应用薄膜遮阴网双层覆盖繁殖良种种苗,1989-1993年共同圃良种苗木9084万株,具促销措施有力,良种茶苗覆盖本省主要茶区及全国9省(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为茶树良种繁殖与推广......
[期刊论文] 作者:江济和,王华宗, 来源:茶业通报 年份:1994
茶树新品种“波毫”推广应用研究江济和,王华宗(祁门茶叶研究所)(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茶树新品种波毫是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经生产应用表明,波毫是一个中芽(偏早)、高产、优质、多毫......
[期刊论文] 作者:钟渭基,江济和, 来源:茶叶科学 年份:1966
我国茶树品种资源既多又好。在已经发掘的300多个品种中,不少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或其他独特的优异性状。其中有适制红茶的,有适制绿茶或其他特种茶类的,也有红绿茶兼宜的,...
[期刊论文] 作者:江济和,汪士杰,, 来源:茶业通报 年份:1985
1974年起在省农业厅领导下,为了推广茶树良种,以期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在全省十二个国营茶场和二个农村社队,建立安徽1、3、7、9号良种繁育基地十四个。建立良种母穗园六十...
[期刊论文] 作者:江济和,汪士杰,, 来源:茶业通报 年份:1984
我所五十年代中期,从祁门群体的主体类型——槠叶种中,开展系统选种,一九六五年初步育成一、三,七号三个良种,从一九七五年起,在省农业厅领导下,根据省内不同气候、土壤、茶...
[期刊论文] 作者:江济和,汪士杰,, 来源:茶叶 年份:1988
种籽繁殖是茶树繁衍后代的重要方式之一。苏联、印度等产茶国家在茶叶生产上除采用无性系建立生产茶园外,同时利用无性系的有性后代(F_1)发展茶叶生产。我所六十年代开始,对...
[期刊论文] 作者:江济和,姚大王,李其璋, 来源:茶叶通讯 年份:1995
1989-1993年东至茶树中繁殖示范场,应用薄膜,遮阳网双层覆盖繁殖,建成良种茶园15.14km^2,出圃良种苗木9084万株,覆盖本省主要茶区及全国9省(区),自身经济效益达635.88万元,1992年农业部安徽省农业厅在该场举办了全国茶树......
[期刊论文] 作者:谭朝练,罗瑞君,江济和,, 来源:茶业通报 年份:1959
目前茶种非常缺乏,除积极留种外,营养繁殖是一个多快好省的解决办法.营养繁殖扦插、压条、接木三种:用短穗扦插为好,但插时要求管理条件高,插活后生长颇慢;而接木成活率甚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