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542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江锡铨,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5
[期刊论文] 作者:江锡铨,,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2010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些写过新诗,研究过新诗,但最终没有成为诗人的作家,他们在其他文学形式的写作获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依然关注着新诗的命运与发展,形成了所谓"新诗情结",而...
[期刊论文] 作者:江锡铨,,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0
几乎没有一位著名的现代小说家是与诗——这里主要是指现代诗歌即新诗——绝缘的。很多小说家都有两套或多套“笔墨”。鲁迅的白话小说处女作,就是与他的新诗处女作同时...
[期刊论文] 作者:江锡铨,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8
1938年5月,诗人戴望舒来到香港,主持《星岛日报·星座》副刊的编辑工作。半年后,1939年元旦,他在这里写下了他的第一篇抗战诗作《元日祝福》:“新的年岁带给我们新的希...
[期刊论文] 作者:江锡铨, 来源: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老舍一生有将近 2 0年时间从事语文教育工作 ,他的语文教育实践与他的文学成就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老舍经历了由“教员”向“写家”的逐步转换历程。老舍作品的题材与人...
[期刊论文] 作者:江锡铨,,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7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史和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人物.从二十年代初开始,就出现过不少评介他的新诗创作和诗歌理论的文章,但是比较深入的研究,始于四十年代中后期,闻一多逝世之...
[期刊论文] 作者:江锡铨,,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1983
《建国前闻一多研究述评》一文,对闻一多研究工作本身,作了历史的研究,并结合现实,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欢迎这一类“研究的研究”。它是我们文学历史研究中不可分的一部分。...
[期刊论文] 作者:江锡铨,,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正】 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五四”时代,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的一个空前伟大的时代。如同恩格斯所热情讴歌的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一样,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
[期刊论文] 作者:江锡铨,,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1990
【正】1943年6月,臧克家出版了他的第11部诗集《泥土的歌》,收入了写于1942年的56首诗作(包括诗体、《序句》)。这是臧克家的一部很有特色的诗集,它的创作与出版,是有其特定的...
[期刊论文] 作者:江锡铨,,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04
在闻一多48年的生命历程中,约有40%的时间生活在北京(北平),前后达19年。这19年中1932—1937年的"北平六年",则是成就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三位一体身份的一个至关重要...
[期刊论文] 作者:江锡铨,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江锡铨,,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93
【正】 三十年代初,三个爱诗的青年学子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分别从四川、山东、上海来到了北京大学,来到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发祥地。他们以诗会友,在这幽深、静谧的汉花园...
[期刊论文] 作者:江锡铨,,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4
对于不少青年和中年读者来说,阿垅这个名字可能是相当陌生的。这是一位身世坎坷,风格独异,艺术成就斐然,但似乎至今尚未得到较多关注的诗人、作家。阿垅于1907年生于杭...
[期刊论文] 作者:江锡铨,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2
《故都的秋》写于一九三四年八月。在这篇散文中,作者郁达夫描绘了故都北京秋天如诗如画的、几乎臻于完美的风物景致,表达了对于故都清秋的虔诚向往与崇仰。那是一种超常...
[期刊论文] 作者:江锡铨,, 来源: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闻一多的诗作和诗歌理论建设集古今中西之大成,得到了中外有识之士的充分肯定。闻一多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广泛接触外来文化特别是英文诗歌,早期新诗试笔即呈现“中西合璧”的艺术......
[期刊论文] 作者:江锡铨,,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7
古老的北京大学象古老的土地一样,不断孕育、不断滋养的却是新的思想和新的人才。三十年代初,三位青年学子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分别从四川、山东、上海来到中国现代...
[期刊论文] 作者:江锡铨,,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9
1923年8月,在江南的暑热余威尚未消之际,两位虽正值青春年少,但已在新文坛上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朱自清和俞平伯,结伴来到古城南京夜泛秦淮,之后留下了两篇同题散文《桨声...
[期刊论文] 作者:江锡铨,,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年份:2011
臧克家影响较大的诗作,大都写于1930—1940年代。臧克家这一时期的诗作以“诗歌编年史”的形式,记录了现代中国自大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社会生活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
[期刊论文] 作者:江锡铨,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年份:2007
所谓'深度评价',就是指那些言简意赅的,初闻似有些惊世骇俗的学者化评论家言,这些评论大多出自大师级人物之口。本文通过对朱自清关于闻一多是'唯一的爱国诗人&#...
[期刊论文] 作者:江锡铨,,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7
梧桐大约可以算是中国特有的“诗树”吧,古往今来,有无数的诗作将这株树与感慨人生凄清悲凉的传统诗意联系在一起。仅在宋词中,就有所谓“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