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531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汪良成, 来源:农村百事通 年份:2002
一、理论依据西瓜再生栽培是选用早熟、无分权或少权品种,在西瓜正茬瓜收获后割蔓留桩再坐果结瓜,从而实现种一次收两茬的高效目标。其原理是:西瓜一旦坐果,瓜果本身生长加剧......
[期刊论文] 作者:汪良成, 来源:种子 年份:1992
[期刊论文] 作者:汪良成, 来源:杂交水稻 年份:1989
[期刊论文] 作者:汪良成,, 来源:种子世界 年份:1985
近几年来,我国又育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籼型杂交稻新组合。这里仅将经过全国或省级区试,可行推广应用的新组合简介如下:In recent years, a new breed of indica hybrid rice...
[期刊论文] 作者:汪良成,, 来源:农业科技通讯 年份:1980
火燥子是六安地区种植历史悠久的农家玉米品种,由于它适应性强,特别是能抗风,同时播种适期长,弹性大,生长期短,可用作双季甚至三熟栽培,因此,近几年有大量种子外调,反映都很...
[期刊论文] 作者:汪良成,, 来源:种子世界 年份:1984
杂交稻制种田,父本稻扬花虽也只能归属于类似异花授粉的风媒花,但由于水稻花粉的寿命很短和风力时大时小,父本花粉仅依靠风力传送是远远不够的。自我国三系杂交稻育成推广后...
[期刊论文] 作者:汪良成, 来源:沿海经济(江苏)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汪良成,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1985
“威优35“(即V20A×26窄早) 系湖南省农科院1981年育成。株叶型适中、耐肥抗倒、早熟、高产、米质较优,较抗稻瘟、纹枯和稻飞虱等。1982年参加湖南省早稻区试,其产量名列第...
[期刊论文] 作者:汪良成, 来源:杂交水稻 年份:1986
杂交稻的优势,最为突出的首先表现在生长优势上。据我们多年考察,除穗颈节外,几乎每个茎节尤其是基部密集节上的休眠腋芽,一旦遇到适宜的生态条件均可萌发为新生蘖苗。我们于...
[期刊论文] 作者:汪良成, 来源:种子 年份:1988
三系杂交水稻防杂保纯与培育三系原种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与常规稻品种相比较,既有共同性,亦有特殊性。这里讨论研究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极积发展杂交水稻将有一定的理论...
[期刊论文] 作者:汪良成, 来源:杂交水稻 年份:1987
作者1983年7月在全国咸阳会议上提出的“三圃三区提纯复壮法”。系指三系、三季、三圃、三区,同步、同期提纯复壮。通过三个圃和三个鉴定区历经三季,生产三系原种。即以三系...
[期刊论文] 作者:汪良成, 来源:种子 年份:1992
90年代我国农业要有新的突破,农业中“民以食为天”的粮食生产必将有一个大的发展。因为,今后10年我国人口将年增1500多万人,粮食应年增100~150亿公斤;到本世纪末,粮食总产量...
[期刊论文] 作者:汪良成,赵建勋,许治民,曹洪, 来源:杂交水稻 年份:1991
安徽六安地区1990年不育系繁殖400亩,以联合开发的形式落实在六安县稻麦良种场和寿县保义农垦场。实产不育系种5万公斤,平均单产125公斤,其中六安场实收194亩,亩产138.1公斤...
[期刊论文] 作者:卢川平,汪良成,赵刚,朱奇,, 来源:种子世界 年份:1988
在60年代及70年代初,国家实验站和几家商业种子公司,就开始在美国小麦种植区进行杂交麦的研究。在大学里,这类探索性的研究大多与育种计划联系在一起,作为理科硕士、哲学博...
[期刊论文] 作者:汪良成,祝永照,潘东波,张继安,江兴厚, 来源:杂交水稻 年份:1988
汕优6卿将成为安徽省的当家组合,为了加速开发利用,1987年我省有关领导部门指示我区开展该组合制种高产试验。10.1亩汕优63制种攻关田共收种子2056.87公斤,平均亩产203.65公...
[期刊论文] 作者:张万业,张旭,张振华,汪良成,史有国,王桢,李光明,王志勇,, 来源:内蒙古农业科技 年份:2009
食物补硒是人类补硒的最佳途径。应用国家发明专利产品“硒颖”牌农作物“富硒增产素”(专利号:ZL96107830.8)达到增产、增硒提高农产品品质之目的,从而实现安全、经济、方便...
[期刊论文] 作者:杨赞林,甘斌杰,余增亮,孙继明,朱荣毅,汪良成,杨艳洲,马广,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1999
皖麦32号系以扬麦158经离子注入引变,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该品种春性,单产6000kg/hm^2左右,适于沿淮,沿江和江淮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株高90cm,长芒白壳,红粒,半角质,千粒重38g左右,粗蛋白质含量13.89%,抗三......
[期刊论文] 作者:杨赞林,甘斌杰,余增亮,孙继明,朱荣毅,汪良成,杨艳洲,马广约,王丽芳,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1999
皖麦32 号(2219)系以扬麦158 经离子注入(30 Kev,80 次)引变,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该品种春性,单产6 000kg/hm 2 左右,适于沿淮、沿江和江淮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株高90cm ,长芒、白壳、红粒、半角质,千粒重38g......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