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444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沈有珠,,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2013
刘邦的《大风歌》与刘彻的《西极天马歌》给汉赋的发展定下了“宣汉”的基调:这就是关注汉家天下的长治久安、宣扬它的雄奇阔大。在汉代统治者的积极引导下,汉代的文学主流——......
[期刊论文] 作者:沈有珠,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质的变化,晚唐士人的心态、审美趣味以及审美意象,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是描写夕阳,盛唐那博大宽阔的胸怀不见了,中唐时期中兴的希望也烟消云散了,...
[期刊论文] 作者:沈有珠,, 来源: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6
辛弃疾 629首词中,抒写各种愁绪的词竟达114首之多.他的"言愁"词常常借助婉约的手法,通过对闲愁难耐的长叹、儿女之情的喟叹、风雨花草的吟咏,寄家国之愁、身世之感,从中折射出...
[期刊论文] 作者:沈有珠,, 来源: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年份:2015
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代粤剧在海外的传播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戏班、演员由职业向业余转变;演出剧目从传统连台大戏向折子戏转变;演员、观众...
[期刊论文] 作者:沈有珠, 来源: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1994
忏悔意识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宗教意识,宗教的忏悔意在洗清人的灵魂。在西方,忏悔意识来自于基督教文化,即直接导致原罪说,这种宗教意识渗入文学中,于是有了古斯丁与卢梭...
[期刊论文] 作者:沈有珠,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人体美是人类最早的审美对象之一,汉赋的人体审美意识上承《诗经》,下启魏晋唐宋,在汉大一统帝国的背景中,在儒家中庸思想的熏陶、楚骚美学的浸润、南北文化的冲击下,形成了自己独......
[期刊论文] 作者:沈有珠,,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2009
汉代赋家深受传统的“士”文化精神的影响,有着担负天下命脉的济世理想,希望能像战国策士那样为帝师为帝友,战国策士“以布衣取卿相”的辉煌仍然激励着汉代士人建功立业。正因为......
[期刊论文] 作者:沈有珠,,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2008
考察《诗经》情歌与苗族情歌,我们惊讶地发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有着相似的婚恋习俗,情歌与宗教、祭祀活动相结合,大胆开放的情爱文化,女性意识强烈等等,这......
[期刊论文] 作者:沈有珠,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沈有珠,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离骚》中的屈原与《浮士德》中的浮士德 ,是两个极其相似又迥然不同的艺术形象 ,他们的上下求索与自强不息 ,都是新旧社会制度交替时期时代精神的强烈反映 ,对各自的民族...
[期刊论文] 作者:沈有珠,,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2016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粤剧在海外的传播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繁荣之后,开始陷入萧条。战火频仍是导致这一时期海外粤剧式微的主要原因,战后华侨华人身份认同的疏离、粤剧电影...
[期刊论文] 作者:沈有珠, 来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3
唐人写下了大量的咏杨柳的诗 ,这些诗在《诗经》表送别、六朝人表相思、思乡、岁月流逝意象的基础上 ,拓展了杨柳的意象 ,使之成为诗人发思古幽情的媒介、表盛衰之感受的载体...
[期刊论文] 作者:沈有珠,, 来源: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陶渊明,在其生前,仅以隐士著称,不以文学显达。在他死后的一百年时间里,南朝宋、梁人对陶渊明的认识、评价经历了一个“三级跳”的文学升格运动:从“隐士”到“隐逸诗人”再...
[期刊论文] 作者:沈有珠,,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2008
与追求完美的传统审美思潮相反,晚唐诗人大量以残缺之景、破碎之象入诗,营造凋敞、破败、荒凉的意象,这种末世情怀表现为残缺情结。残缺情结的凸现,一方面是由于受老庄取法自然,强......
[期刊论文] 作者:沈有珠,, 来源: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宣帝赋论拉开了汉代赋论序幕,论及了汉赋研究的主要问题,如汉赋的源流、汉赋的讽谏与认识功能、汉赋的语言艺术特征等等,引发了汉人关于汉赋的深入讨论,将汉赋研究导入经学领...
[期刊论文] 作者:沈有珠,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沈有珠,, 来源:肇庆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汉武帝提倡辞赋的一个原因是出于政治上选拔人才的考虑:奖掖赋家——文化建设的需要;提拔赋家拓边固疆的需要;黜罚赋家——君主专制的需要;倡优蓄之——供奉宫廷的需要。由于武帝......
[期刊论文] 作者:沈有珠,, 来源:文献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沈有珠,,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2009
晚唐诗人将家国之恨、身世之悲融入废城残宫、残花败景、山林渔樵中,营造凋敝、破败的残缺意象,这些残缺意象,寄寓着晚唐唐诗人对人生遭际的种种乖舛乃至整个悲剧命运的感慨,使作......
[期刊论文] 作者:沈有珠,,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2007
柳宗元从满足“生人之意”出发,主张“任人唯贤”,并针对官吏为盗的现象,要求“齐其法制”,“条其纲纪”,以法治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官为民役”观点,比孟子、贾谊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