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965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沈秋泉,杨建明,, 来源:大麦科学 年份:1993
突变是遗传变异性的根本来源,对遗传、育种和进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植物良种中,利用理化因素诱发遗传变异,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有用的突变体,既可育成优良品种直接在生...
[期刊论文] 作者:杨建明,沈秋泉, 来源:核农学报 年份:1998
将23个大麦突变体的8个农艺性状与其亲本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突变体的综合农艺性状比亲本有较大改良,其中株高和收获指数的改良效果最显著。若按性状得到显著改良的突变体数目排......
[期刊论文] 作者:沈秋泉,徐忆中, 来源:核农学报 年份:1992
以二稜皮大麦品种舟麦2号和秀四的幼胚及其愈伤组织为离体诱变材料,研究了γ射线不同剂量辐照后的离体培养反应、生理损伤及诱变效应。结果表明,用γ射线辐照离体大麦幼胚及...
[期刊论文] 作者:杨文新,沈秋泉,等,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2002
用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培养的病麦粒接种与分生孢子液喷雾接种相接合的方法,对加拿大东西部2431份大麦材料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品种之间的抗性存...
[期刊论文] 作者:陈世明,沈秋泉, 来源: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1
选用二棱大麦14个基因型的未成熟胚进行离体培养,获得了全部基因型的再生植株,对其自交后代(R_2)的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个基因型叶绿素缺失的变异频率平均为2.62%,...
[期刊论文] 作者:沈秋泉,徐忆中,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91
钱江2号由浙江省农科院和杭州市农科所以具有显性矮秆基因的大姆指矮杂交后代为基础材料,用浙麦1号多次回交育成。其保留了轮回亲本浙麦1号的大部份优良性状,而显著地降...
[期刊论文] 作者:沈秋泉,陈世明,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93
对普通大麦(H.vulgare)5种类型103个基因型的幼胚进行了离体培养,并对幼胚诱导培养反应的遗传作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类型及基因型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后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平...
[期刊论文] 作者:沈秋泉,杨建明,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98
浙原18系用^137Csγ射线辐照(朝日19×G11)选育而成,1996年经浙江省品审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为二棱皮大麦,全生育期170天左右,具有半矮秆耐肥抗倒,生长清秀,灌浆速度快,熟色好,穗大粒多,品质优良等特点......
[期刊论文] 作者:杨建明,沈秋泉, 来源:大麦科学 年份:1996
对二套组合各16个家系的分析表明,母体效应对大麦辐射M1代生理损伤有极显著的影响,在由辐射敏感性差异较大的品种组成的组合1中,其母体加性效应和母体显性效应均表现为极显著的正向作......
[期刊论文] 作者:杨建明,沈秋泉, 来源:大麦科学 年份:2000
大麦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畜牧业的饲料。随着我省大麦酶制剂与配合饲料研究的突破和开始进入市场,将大量增加对大麦的需求,从而刺激饲料大麦生产的迅速发展。讨论我省饲料大麦生产......
[期刊论文] 作者:杨建明,沈秋泉, 来源:大麦科学 年份:2000
赤霉病是我国大、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其抗性属多基因控制,县与外境条件关系密切,育种难度较大。随着抗赤霉病菌毒素的细胞选择体系的不断成熟,细胞工程结合常规技术已成为大、......
[期刊论文] 作者:沈秋泉,俞申平, 来源: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1993
选用浙麦1号等5个带有Ta_1不育基因的农艺亲本和苏麦3号等15个赤霉病抗源,组建成抗小麦赤霉病轮回选择的基础群体。在对其进行二次表型轮回选择后,通过抗扩展性的改进,群体病...
[期刊论文] 作者:杨建明,沈秋泉, 来源: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1994
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率受遗传控制。Caligari和Komatsuda分别报导大麦幼胚培养反应的基因作用方式符合加性和显性模型〔2,3〕。国内尚未见同类报导。本研究旨在探讨大麦幼胚培养愈伤......
[期刊论文] 作者:沈秋泉,陈世明, 来源: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1992
本文通过对大麦86个体细胞无性系后代叶绿素缺失突变的分析表明,R_1代突变株是一个由突变穗与非突变穗组成的嵌合体,整个R_1穗由一个原基细胞分化而成,不存在穗水平的嵌合体...
[期刊论文] 作者:沈秋泉,陈世明, 来源: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1991
用大麦品种86-166的未成熟胚为外植体,通过离体培养获得81个体细胞无性系,研究了R_2代抽穗期、株高、单株穗数、旗叶长、旗叶宽、穗颈长、穗长和结实率等8个农艺性状的变异规...
[期刊论文] 作者:沈秋泉,陈桂玲,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1985
1979~1983年,通过春化室、温室等人工设备和山区、大田等自然条件相结合,异季集团加代和正季单株选择相结合的途径,研究了小麦幼苗春化加代育种技术,技术要点:(1)双氧水低温法...
[期刊论文] 作者:沈秋泉,张全德,,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79
在长江下游稻麦地区,为了扩大小麦三熟制面积,解决茬口季节矛盾,早熟性已成为当前小麦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各地在进行早熟育种的同时,在小麦早熟性遗传规律,亲本选配等方面...
[期刊论文] 作者:沈秋泉,陈桂玲,,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81
当前,长江流域麦区的小麦加代育种,主要采用了高山(高原)夏繁或就地夏秋播.这两种利用自然条件的加代方法,仅可使春性材料加代,但那些具有重要生态适应意义的半冬性材料却不...
[期刊论文] 作者:杨建明,沈秋泉,杨文新, 来源:大麦科学 年份:2000
赤霉病是我国大、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其抗性属多基因控制 ,且与外境条件关系密切 ,育种难度较大。随着抗赤霉病菌毒素细胞选择体系的不断成熟 ,细胞工程结合常规技术已成...
[期刊论文] 作者:杨建明,沈秋泉,陈世明, 来源: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1994
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率受遗传控制。Caligari和Komatsuda分别报导大麦幼胚培养反应的基因作用方式符合加性和显性模型〔2,3〕。国内尚未见同类报导。本研究旨在探讨大麦幼胚培养愈伤......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