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878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沈金耀,, 来源: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鲁迅杂文是值得重视的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在一个所谓文学终结的时代,有必要重提鲁迅杂文的诗意特征。鲁迅杂文最基本的诗意特征是对人的生存的解蔽、开启、领悟,对真理的言说...
[期刊论文] 作者:沈金耀,,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04
[学位论文] 作者:沈金耀,,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2005
鲁迅杂文代表着中国现代杂文的最高水平。本文从诗学的角度对鲁迅杂文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借鉴各种理论资源,但更注重在反复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形成适合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对鲁...
[期刊论文] 作者:沈金耀,, 来源:福建理论学习 年份:2014
林语堂是从福建漳州走向世界的。他说:“一个人一生出发时所需要的,除了健康的身体和灵敏的感觉之外,只是一个快乐的孩童时期——充满家庭的爱和美丽的自然环境便够了。在这条件......
[期刊论文] 作者:沈金耀,, 来源:福建理论学习 年份:2015
林语堂是福建人,鲁迅是因为林语堂而来厦门大学任教,因此与福建有缘。两位文化名人曾是好朋友,后来因为思想观念不同而不相来往。...
[期刊论文] 作者:沈金耀,, 来源:福建理论学习 年份:2016
林语堂从小离开故乡,漂泊中不忘乡情、不改乡音。晚年他写《来台后二十四快事》第二件与第三件都与闽南话有关:“二,赁居山上,听见隔壁妇人以不干不净的闽南话骂小孩,北方人听不懂......
[期刊论文] 作者:沈金耀,,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08
[期刊论文] 作者:沈金耀,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正】 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讨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问题。这个角度,即“为什么是艺术”而不是“艺术是什么”。这是对艺术的考察从静态向动态的转换;是着重从主体艺术...
[期刊论文] 作者:沈金耀,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中国画史上概括造型过程的概念是写形、立象,这两个概念包含了写形求形似、立象为尽意的内涵.中国画的形象是一种提供轮廓线与结构线、要求观者通过联想补充块面而形成的立体...
[期刊论文] 作者:沈金耀,,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92
贾平凹的散文有很淳厚的韵味,值得一读。他的散文主要收于《月迹》、《爱的踪迹》、《心迹》、《人迹》四个散文集。他的散文很空灵,是没法用一个外在的模式来套的,看似...
[期刊论文] 作者:沈金耀,,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各种文化力量通过话语建构人的身份,人因此被割裂为各种身份,但人在被建构的同时也是能建构的,人能建构的是人格,愿意建构的是理想文化人格。文化诗学重视文学话语与人的生存...
[期刊论文] 作者:沈金耀,, 来源:闽台文化交流 年份:2007
【正】国画大师沈耀初,1907年出生于福建省诏安县一个农家,1948年赴台买农具并游学,后因形势大变而无法返梓,遂独自居留台湾长达42年。他在台湾以教书为生,退休后隐居山间农...
[期刊论文] 作者:沈金耀,, 来源:闽台文化交流 年份:2008
【正】诏安县地处福建最南端,远离省市文化中心,但诏安县的书画活动历史悠久,明清以降产生了许多著名书画家,民间书画活动极为盛行,近数十年来更是盛况空前,早有书画之乡的美...
[期刊论文] 作者:沈金耀,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刘勰阐述的'道'、'圣'、'经'的关系确立了中国文章道--人--文的写作模式.'道'是形而上的、难言的,对道的言说必须有灵动的智慧和高超的语言...
[期刊论文] 作者:沈金耀,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1989
【正】 写下这个题目不禁想到有论者认为中国“没有严格意义的现代主义作品。”其实我们对中国文学使用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不过是用来指称一些与国外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作...
[期刊论文] 作者:沈金耀, 来源:海峡药学 年份:2013
目的观察自拟平痤汤配合火针对痘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轻、中度面部寻常痤疮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自拟平痤汤,配合火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自拟平瘟汤治疗,比较两......
[期刊论文] 作者:沈金耀,, 来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从文化(人的自我塑造)的角度看,审美活动让人本真、愉悦地生存着,开启自由的生存境界,但自由只是人生存的起点,人还必须自由地创造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从生存的整体性出发,人不应......
[期刊论文] 作者:沈金耀,, 来源: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化诗学的"文化"是人不断培育自己的"文化"过程,不仅是文化成果。以"文化"本身作为立论依据是文化诗学的主要特征。由此人与诗、文学与现实、各种文化形式之间是相互建构的,因而"相......
[期刊论文] 作者:沈金耀, 来源:漳州职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9
沈柔坚在理论上欣赏“性灵说”、“表现说”,形成了注重情感表现的艺术观,在创作实践中勇于探索创新。在木刻版画创作中,他大胆地将中国民间绘画与西方野兽派、表现主义特点...
[期刊论文] 作者:沈金耀, 来源: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20
对中国传统画论的解读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倾向,故以石涛《画语录》解读为例,提倡对中国画论的实解。强调应从绘画创作的实际出发解读中国传统画论,从而发掘传统画论的重要意义...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