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280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滕福海, 来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兴寄”不仅是《修竹篇》而且是陈子昂诗艺的主要追求。兴寄就是托物寄意:借描述具体事物(包括人事)以比兴寄意表现其不欲径达之情。理论与创作相统一的兴寄追求的特质,是寄意于......
[期刊论文] 作者:滕福海,, 来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汉代尊儒以统一思想——学术是不以某一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选择。董仲舒不是"罢黜百家"的首倡者和直接推行者,但他自觉地把矛盾的"推明孔氏"与未必自觉的兼容百家统一起来,...
[期刊论文] 作者:滕福海,, 来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由魏晋知识精英创造出的口头文学清谈,其内容超越析理玄学,而带有反映现实批判现实倾向和言理咏怀、体物审美的特质;又表现出诗歌艺术形象意境之美,典型的清谈对话更表现出心...
[期刊论文] 作者:滕福海,, 来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魏晋语言艺术清谈的兴盛,体现了艺术游戏意识的自觉,对言理亦即抒情的文学内容特性的重视,对与物色相结合的文采辞喻表现特色的追求,以及对口语艺术的首次自觉。这种文学自觉...
[期刊论文] 作者:滕福海,,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1982
刘勰在介绍《文心雕龙》全书结构的《序志篇》中,把《文心》前五篇称为"文之枢纽",表明他对它们是极其重视的。后人因之把它们视为《文心》的总论。在《中国社会科学》...
[期刊论文] 作者:滕福海, 来源: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卢照邻风流公案及其生卒年考辨滕福海一卢照邻风流公案考辨张《朝野金载》卷六载:“世称‘王、杨、卢、骆’,照邻闻之日:‘喜居王后,耻在骆前。’”这或许说明,卢对骆还是挺谦让的......
[期刊论文] 作者:滕福海,,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之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
[期刊论文] 作者:滕福海, 来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将赋、比、兴本义解作诗歌写作方法和诗歌体裁均有所不妥.因为'六诗'当是编著者在古而自有的风、雅、颂组合中插入赋、比、兴拼凑而成,它反映的是学致用称...
[期刊论文] 作者:滕福海,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2
距今一千三百七十多年前,一个七岁小童凭着他那未脱稚气的吟唱:“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迈开了走向“初唐四杰”之列的第一步。骆宾王,从小锐志向学,但也“少负......
[期刊论文] 作者:滕福海,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1
清谈误国之说由来久矣。当其盛行之日,东晋书圣王羲之就表现出世人皆醉我独醒姿态,向政治家谢安进逆耳忠言:“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
[期刊论文] 作者:滕福海, 来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作为《艺概》“寄言”说艺术风格论的“寄厚于轻”之论,追求的是艺术对于生活的反映既执著又超脱,笔致既绵密又疏略的理想境界。刘熙载将两宋苏、辛、周、吴、姜、张各色创作尽......
[期刊论文] 作者:滕福海,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 年份:1997
“在物”之“理、事、情”指包括人及其精神世界在内的审美容体对象。许以抒情为主的“理事情”说,暴露了一“情”字含“情状”、“性情”二义的概念之含混,却也蕴含了叶燮对诗......
[期刊论文] 作者:滕福海, 来源: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以嵇康、阮籍为核心的而形成的“七贤”固为实有历史人物 ,“竹林”亦非假托佛教名词 ,“竹  林七贤”标目决非东晋中叶谢安首创 ,亦非纯属意念虚构的中华传统与天竺佛家异...
[期刊论文] 作者:滕福海, 来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正】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对《文心雕龙·总术》这段文字评云:“此一节言陆氏《文赋》所举文体未尽,而自言圆鉴区域大判条例之超绝于陆氏。案《文赋》以辞赋之故,举体...
[期刊论文] 作者:滕福海, 来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正】 在图书馆琳琅满目的书架上,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寂寞地躺着一本不该为“龙”学界漠视的书——《文心雕龙释义》。该本书序言为牟世金教授所作,其中有这么一段话: 该省...
[期刊论文] 作者:滕福海,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年份:1994
《艺概》艺术理论的核心是“寄言”说,而言以寄象、象以寄情、情以奇理的艺术本质论又是“寄言”说的精髓,该说有所不同于寄托比兴。其“以色相寄精神,的提法,逼近了文学艺术在表......
[期刊论文] 作者:滕福海,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7
人们总爱说“理解万岁”。称之“万岁”,当意味着,理解一个人,今来古往,都是非常难能的。魏晋之际,竹林名士之首嵇康(字叔夜),就颇不容易捉摸。当时人有说他很能忍辱,...
[期刊论文] 作者:滕福海,, 来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文学创作未见多少"文以载道"气味,其文学理论却给人留下强调教化作用的印象。全面考察其文学思想,的确存在"文章经国之大业",若非"甄明大义""平章邦国"则...
[期刊论文] 作者:滕福海,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8
《晋书·山涛传》载,嵇康临被害时对儿子说:“巨源在,汝不孤矣。”其托孤期望居然不寄托于据说更志同道合的阮籍、向秀,唯独寄托于曾经契若金兰却已与之绝交的山涛!过了...
[期刊论文] 作者:滕福海,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6
报纸上一篇文章,把女大学生出榜征召男生作旅游伴侣兼“保镳”,而称之为“凤求凰”;有曹先生出而对这一虽不无小疵却滔滔皆是的语言现象“咬文嚼字”,也许“太认真”了。《阅...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