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886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潘万木,, 来源:荆楚学刊 年份:2013
骈文是中国古代独有的文体,不管如何发展和演变,其特征均为"骈",即对偶、典故、敷藻与调声。对偶体现建筑美,敷藻则具绘画美,而典故两属之,都呈现一种视觉效果;唯调声乃指向...
[期刊论文] 作者:潘万木,, 来源:荆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杜十娘》和《茶花女》形式上一个短篇,一个长篇;叙述角度上一个第三人称,一个第一人称;时间上一个完成于17世纪初,一个完成于19世纪中叶;地域上一个东方,一个西方。但它们...
[期刊论文] 作者:潘万木,, 来源: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正史锁定的程序里存在着一种不规则的操作 ,即民众认同认可的历史 ,或曰民间对历史的重新识别和创作。正史随着文人的传播以迎合和满足民众的期待视野为前提 ,以荒诞怪异的杂...
[期刊论文] 作者:潘万木,, 来源: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7
仪式是一种集体的行为,它使个人结合而为社会。仪式是一种隐喻,一种象征,人们可以通过仪式进行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沟通。有时,仪式作为一种叙事形态也可作用于叙述文本。罗贯......
[期刊论文] 作者:潘万木,, 来源: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7
仪式是一种象征,储存和积淀了大量的文化、传统的信息,并以其突出的实践性特征成为社会行为的一种因素和社会活动领域的一种积极力量。《西游记》以唐僧四众西天拜师取经结构全......
[期刊论文] 作者:潘万木,, 来源:荆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雅俗文化的位置随着时代风尚、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变迁而相互转换,关羽就在不断转换的雅俗文化之间徜徉。《三国演义》关羽的雅文化主要体现其威勇忠义的精神品质,由成书前...
[期刊论文] 作者:潘万木, 来源: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潘万木,,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典故运用的实质即以典故为喻体含蓄地表达观点和思想情感,用典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用“比”。所谓“借事以相发明”、“因彼证此”、“借彼之意,写我之情”等均指向典故之“比”......
[期刊论文] 作者:潘万木,, 来源: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1
大量记录卜筮活动,在反映春秋时代的客观现实、绍介卜筮的同时,创立了独特的卜筮叙述模式.卜筮本身作为一套自给自足内部良性循环的符号体系而存在,它被一种规定的程序...
[期刊论文] 作者:潘万木, 来源: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2
《左传》开创的梦叙述范型在保有殷周巫史记梦传统的基础上着重权力叙述之开拓 ,揭示梦及释梦成为权力拥有者垄断产品的真正原因乃在于梦能使他们的隐秘需求转化为现实并可藉...
[期刊论文] 作者:潘万木,, 来源: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7
仪式是一种隐喻、一种象征,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仪式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无形的力量,通过一种集体行为把个人结合为整体。《水浒传》的深层意蕴正是在民间性的“聚义”仪式叙事......
[期刊论文] 作者:潘万木,, 来源: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8
《金瓶梅》以现实为题材,演示的是世俗的枭雄,为的是酒、色、财、气:通过以家喻国、以血缘伦理喻政治伦理,在诸多的仪式叙事中,对父子、夫妇、兄弟、姐妹、主仆乃至神灵的信仰进行......
[期刊论文] 作者:潘万木,, 来源: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投降是战争的产物。春秋时期"霸道"盛行,战争频仍,但抛却内在本质的周之礼乐还以表面的形式运行,"存亡国、继绝祀"的道德意识还在继续挣扎,故形成诸种投降仪式:或任凭处置("...
[期刊论文] 作者:潘万木,, 来源: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2012
典故在中国古代诗文的广泛运用中常常以一种特殊意象的形式出现,我们可称之为典象。按弗雷泽人类学的“原型”说、荣格心理学的“原始意象”或“原型意象”说以及弗莱文学“原......
[期刊论文] 作者:潘万木, 来源: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0
当《左传》作者完成《左传》时,他为实现主流意识,以史官的特殊身份代替社会和群体发言而高频使用的“君子曰”(含“君子谓”、“君子是以知”、“君子以为”)生成为“君子曰”......
[期刊论文] 作者:潘万木, 来源: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5
大量引述谚、谣、歌、诵、讴等,或作为论理、推断之证据,或作为事件发生之预言,或作为时事政治的一种评价,其叙述的立场带有很强的民间性.谚为"传言"、"故训"、"善谣",...
[期刊论文] 作者:潘万木,, 来源: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2014
传统意义上的典故运用在"五四"运动后遭遇严重挑战,之后便江河日下,再不见振起。其深层原因乃在于典故赖以存身的文言文体的崩溃,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白话文体的崛起与强力......
[期刊论文] 作者:潘万木,, 来源:荆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国际上通行的继续教育主要是针对大学文化程度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教育。根据我国的客观实际,继续教育的涵义一是对大部分人的“补课补缺”;一是对少部分人的“强化更新”,而...
[期刊论文] 作者:潘万木, 来源:荆门大学学报 年份:199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产生于西周至春秋奴隶社会时期,保存了大量的原始思维。研究和推求《诗经》中的原始思维,对理解汉民族的神话及图腾、汉字的丰富多彩...
[期刊论文] 作者:潘万木, 来源: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2
《诗》从有意识的累积--采诗、献诗到最后编定,"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的目的明确之后经过了一个不断强化推广过程,并被纳入礼的范畴,成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