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442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潘北生,, 来源:炼铁技术通讯 年份:1999
始建于1957年,享有“江苏第一炉”誉称的苏钢1号高炉,经过近4个月的扩容大修改造,其第7代炉役已于1998年12月28日点火开炉。由于高炉装备水平较高,开炉准备工作较充分,所以...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昕,潘北生, 来源:江苏冶金 年份:1997
苏钢高炉于1994年1月开始采用高压喷煤技术,以此为界,第一阶段从1966~1993年为常压喷煤,喷煤量仅为40~50kg/t,铁左右,第二阶段从1994年至今为高压喷煤,目前喷煤量已达80kg/t铁以上,2#高炉已突破了100kg/t铁大关,实现了喷煤技术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定聪,潘北生, 来源:江苏冶金 年份:1999
本文根据苏钢26次开炉的经历,系统总结和高炉烘炉、配料、开炉方法、装炉、送风点火操作等演进和提高过程以及技术改进。同时分析了开炉料在炉内工作的的特点和对开炉料的特殊要......
[期刊论文] 作者:葛永业,潘北生, 来源:炼铁 年份:1999
1 前言 苏钢的高炉炼铁生产始于1958年,当时仅有一座炉容为84m~3的1号高炉,年产生铁不到3万t。现有100m~3级高炉5座,年产生铁能力为40万t,并配有2台18m~2和1台24m~2的烧...
[期刊论文] 作者:吴敏民,潘北生,, 来源:江苏冶金 年份:1989
近几年来,国内各厂家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普遍提高冶炼强度增加产量,但消耗上升,炉衬寿命下降。我厂自1984年以后,逐步地提高冶炼强度,强化生产技术管理,重视技术改造和...
[期刊论文] 作者:潘北生,吴敏民,洪卫,, 来源:炼铁技术通讯 年份:2002
苏钢1号高炉2001年9月份利用系数达到3.0t/(m~3·d)。本文介绍了苏钢为达到这一历史最好成绩所采取的措施。The utilization factor of No. 1 blast furnace of No.Steel N...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昕,黄荣宪,潘北生, 来源:炼铁 年份:1999
1995年11月,苏钢2号高炉由原来的84m~3扩容改造为现在的94m~3,开炉投产后顺行状况一直较好。由于苏钢入炉料品位不高,保持在51%左右,加上传统操作思想的束缚,高炉利用系数一...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昕,庄永祥,潘北生,, 来源:炼铁技术通讯 年份:2000
苏钢3号高炉始建于1970年。当时炉容为84m~3,现在炉容为94m~3,是该炉的第4代炉役,于1990年1月13日经过扩容大修后投产的,至今连续运行已超过10年,目前尚在服役之中,属于炉役...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兴军,盛卫林,潘北生, 来源:江苏冶金 年份:1999
本文介绍了将高炉值班、热风炉、槽下和除尘4个控制室集中为“四位一体”的控制系统,其先进性和合理性,以及在高炉生产和管理方面起的作用。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
[期刊论文] 作者:葛永业,吴响群,潘北生, 来源:江苏冶金 年份:1995
文章就苏钢1~#高炉通过转变观念、改进操作,使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提高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采取的操作措施有大风量,大矿批、多正装、增加喷煤量、改变风口角度等...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定聪,潘北生,葛永业,刘昕, 来源:江苏冶金 年份:1999
本文根据苏钢26次开炉的经历,系统总结和分析高炉烘炉、配料、开炉方法、装炉、送风点火操作等演进和提高过程以及技术改进。同时分析了开炉料在炉内工作的特点和对开炉料的...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良,刘昕,吴敏民,葛永业,潘北生, 来源:炼铁 年份:1998
1 概述 苏钢5号高炉(140m~3)第一代炉役于1994年5月10日开炉,该高炉有风口10个,渣、铁口各1个,配有400m~3/min的风机,双料车上料,炉前采用了全液压矮泥炮。由于在设计、制作...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