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915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潘强岩, 来源:原子核物理评论 年份:1999
综述了利用中、高能放射性核束的库仑激发方法研究位于N=20和28主壳隙附近的丰中子核结构所取得的进展,系统的实验结果清晰地表明,在离开β稳定线区域时N=20主壳隙突然消失和N=28主壳隙的减弱......
[期刊论文] 作者:潘强岩, 来源:核物理动态 年份:1996
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综述了原子核的重离子集团衰变这一前沿领域的发展和现状.考虑了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开展对Z=56~64,N=58~72核区核素的α和重离子集团衰变研究的设想.This pap......
[期刊论文] 作者:潘强岩,Depo.,M, 来源:原子核物理评论 年份:1997
通过^55Mn反应布居了^79Kr的高自旋态,用GASP阵列本以由40个ΔE×ESi望远镜所组成的带电粒子球实现γγγ-带电粒子符合测量。观测到由相对强度为(2.7±0.3)%的8条级联γ跃迁所组成的^79Kr高自旋超形变转动......
[会议论文] 作者:潘强岩,M.DE Poli, 来源:第十次全国核物理大会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潘强岩,罗亦孝, 来源: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潘强岩,罗亦孝, 来源: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年份:1998
利用55Mn(30Si,2p2n)反应布居了81Rb的高自旋态,GASP阵列配以由40个ΔE-ESi(Au)望远镜单元所组成的4π带电粒子球进行γγγ带电粒子(质子和α)的符合测量;实验发现了由7条级联γ跃迁所组成的81Rb高自旋超形变转动带。其动......
[期刊论文] 作者:甘再国,刘忠,张玉虎,潘强岩,M.Oshima, 来源: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年份:2004
利用450MeV的82Se束流轰击139La靶,通过核子转移反应产生了136Ba,用在束γ谱学方法测量了其激发态的γ衰变,观测到了它的10+态同质异能态并得到该同质异能态的寿命为94ns....
[期刊论文] 作者:宋玉峰,朱智勇,孙友梅,金运范,潘强岩, 来源:核技术 年份:2007
室温下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技术对1.157GeV的56Fe离子注入辐照的单晶三氧化二铝(α-Al2O3)进行了测量分析,研究了辐照产生的阴离子空位的形成和演化规律。测量结...
[期刊论文] 作者:潘强岩,罗亦孝,M.DePoli,G.deAngelis,C.Fahlander,D.BazzaccoE.Farnea,A.Gadea,D.R.Napoli,P.Spolaore, 来源: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年份:1998
通过55Mn(30Si,αpn)反应研究了79Kr的高自旋态。利用GASP阵列配以由40个△E-ESi(Au)望远镜所组成的带电粒子球实现γγγ-带电粒子符合测量,在转动带上发现了由10条新γ跃迁所构成的9条新能级,将其中α=用推转壳模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震遐,潘强岩,勇振中,胡建刚,朱志远,, 来源:物理学报 年份:2008
利用一种有效而别致的双离子(N+和Ar+)辐照和热处理技术合成并焊接无定形碳纳米线(ACNWs).实验样品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进行了表征证实,适当搭配的双离子辐照与热...
[会议论文] 作者:潘强岩,袁双贵,杨维凡,孔登明,乔际民, 来源:全国核反应学术会议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郑勇,周小红,张玉虎,刘忠,潘强岩,甘再国,T.Hayaka, 来源: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年份:2004
利用能量为161-175MeV的32S束流,通过反应118Sn(32S,1p4n)产生了145 Tb的高自旋态.进行了γ射线的激发函数、γ- γ-t符合测量.首先建议了由24条能级和42条γ跃迁组成的145Tb...
[期刊论文] 作者:徐岩冰,杨维凡,袁双贵,肖永厚,潘强岩,李英俊,,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份:2002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论文] 作者:徐树威,谢元祥,李占奎,王旭东,潘强岩,于涌,, 来源:中国物理C 年份:2004
Previous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EC+β+) decay for the medium-heavy nuclei reported by our group since 1996, including 153Er, 157Yb, 209Fr, 128Ce, 130Ce, and 1...
[期刊论文] 作者:张天梅,陈景仁,袁双贵,潘强岩,张学谦,徐树威, 来源: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年份:1995
介绍了在新丰中子核素^185Hf合成和鉴别过程中快放射化学分离流程的研制和实验,用沉淀剂使Hf生成BaHfF6沉淀而与大量的靶物质钨及其他伴随产物分离,所得沉淀制源后,测其γ放射性,整个流程典型分......
[期刊论文] 作者:袁双贵,杨维凡,徐岩冰,潘强岩,何建军,熊兵,李英俊, 来源: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年份:2004
搜索了230Ac β延发裂变. 由60MeV/u18O离子照射232Th,通过多核子转移反应产生230Ra. 经放射化学分离和薄的230Raβ- 230 Ac源的制备,获得了108个230Ac原子. 该源对云母裂变...
[期刊论文] 作者:王震遐,潘强岩,胡建刚,勇振中,吴永庆,朱志远,, 来源:物理学报 年份:2007
用双离子(^40Ar^+,C2H^+6)辐照实验完成了从多壁碳纳米管向金刚石纳米晶颗粒的转变,对转变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这一探索有望能成为一种金刚石纳米晶合成的新途径,由此可知,多重荷......
[期刊论文] 作者:甘再国,刘忠,张玉虎,潘强岩,M.Oshima,T.Hayakawa,Y.Toh,T.Shizima,Y.Hatsukawa,T.Ishii,M.Sugawara, 来源: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年份:2002
利用 450MeV的82 Se束流轰击139La靶 ,通过核子转移反应产生了136 Ba ,用在束γ谱学方法测量了其激发态的γ衰变 ,观测到了它的 1 0 +态同质异能态并得到该同质异能态的寿命...
[期刊论文] 作者:袁双贵,杨维凡,徐岩冰,潘强岩,何建军,熊兵,李英俊, 来源: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年份:2000
搜索了230Acβ延发裂变.由 60MeV/u18O离子照射232Th,通过多核子转移反应产生230Ra.经放射化学分离和薄的230Ra→β-230Ac源的制备,获得了 108 个230Ac原子.该源对云母裂变径迹探测器曝光.借助于所测的γ能谱和两个裂变事件,鉴别......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宗伟,刘洪业,潘强岩,郭俊盛,袁双贵,杨维凡, 来源:核技术 年份:1998
报道了聚乙烯对苯二酸酯(简称PETP)固体核径迹探测器时裂变碎片记录性能的实验研究.在改变温度、蚀刻时间和蚀刻液浓度等条件下测量了裂变碎片径迹平均直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