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3.902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湘,,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年份:1985
【正】 几千年来,蝗虫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上的一大害虫,水灾、旱灾与蝗灾成为我国三大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从公元716年唐相姚崇治蝗开始,历代的治蝗工作限...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湘,,
来源:自然辩证法通讯 年份:1986
海克尔关于“有机体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简短而又迅速的重演”的思想,曾为恩格斯所接受(参见于光远等译《自然辩证法》,1984版,第17页、289页),并在我国自然辩证法界有巨大影...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湘,,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年份:1985
【正】 细胞减数分裂亦称成熟分裂,出现于生物生活史的特定阶段,既是进行有性繁殖的必要前提,又是保持生物染色体数恒定,产生物种变异的基础。现有的一些生物学史论著,对发现...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湘,,
来源:自然辩证法通讯 年份:1985
【正】 独立发展与一般趋向生物学史研究自1875年J.sachs出版《植物学史》以来,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但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才有较快发展。生物学史作为一门学科史,既有自己发...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湘,,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年份:1990
现有生物学史论著认为斯特拉斯伯格(1875-1880)和弗莱明(1878-1882)发现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并由拉布(1885年)纠正了弗莱明的唯一错误并完善其不足之处。本文根据对有关原始文献的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湘,,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年份:1987
一、问题的提出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chleiden,1804—1881)和德国解剖学家施旺(Th.Schwann,1810—1882)通过发表、出版《植物发生论》、《动...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湘,
来源:自然辩证法通讯 年份:1984
【正】 1979年,我所近现代史研究室成立不久,当我们遇到一些同志谈起工作时,不少人建议我们应火速拜访老科学家,把尚存在他们记忆中的宝贵材料,保存下来。以后,我们知道美国...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湘,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年份:1987
【正】 冯·贝尔(K.E.von Baer,1792—1876)生于爱沙尼亚,是一位著名的胚胎学家,近代胚胎学的重要奠基人。他的巨著《动物个体发育》是第一部比较胚胎学的著作,对胚胎学...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湘,,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年份:1990
本文以我国古代到建国前的害虫防治工作为历史背景,讨论建国后害虫综合防治的发展,并与美苏的情况作一比较,指出我国害虫综合防治主要受美国的影响,并且具有我国传统技术与西...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湘,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年份:1989
现有生物学史论著大多把纠正施莱登(M.J.Schleiden,1804—1881)和施旺(Th.Schwainn,1810—1882)关于细胞游离形成的错误,归于莫尔(H.von Mohl,1805—1872)、耐格里(C.W.von N...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湘,
来源:自然辩证法通讯 年份:1989
【正】 自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胡克(R.Hooke,1635—1702)观察软木发现细胞,到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chleiden,1804—1881)和德国解剖学家、生理学家施旺(Th.Sc...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湘,
来源:自然辩证法通讯 年份:1990
19世纪20、30年代,法国学者在研究动植物细胞及其相似性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曾提出细胞的小球学说。但限于当时的显微镜水平,观察比较粗糙,未能正确区分细胞、细胞核,甚...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湘,,
来源:植物杂志 年份:1982
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 J. Schleiden, 1804—1881)和解剖学家、生理学家施旺(T. Schwann, 1810—1882),通过各自的研究工作,指出细胞是动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湘,,
来源:植物杂志 年份:2004
在一架早期的复合显微镜旁边,一位青年人正专心地用锋利的削笔刀,从一小块清洁的软木上,切下光滑的薄片。当他把它放到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时,似乎看到了一些小的空洞,但并不十...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湘,李佩珊,
来源:自然辩证法通讯 年份:1982
【正】 英国生物学家查理·达尔文(C. Darwin,1809-1882)用了二十多年时间,以坚强的毅力,通过大量的观察和专心致志的研究,写出了不朽的名著《物种起源》。他在该书明确...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