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440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厚,, 来源:吉林医学 年份:1982
例1 男,38岁。无明显原因腹部隐痛,主要位于脐之右下方,呈环脐之“月牙状”,疼痛为持续性,受震动时加重,无恶心及呕吐。自以为受凉,喝姜汤、热敷等不见好转,针灸和穴位...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厚, 来源:人民军医 年份:1989
例1 男,35岁。入院前2个月发冷、发热。1周前右腹部胀满不适,后有剧烈腹痛,夜间难入眠,体温可达40℃。全身无力,下肢震颤、麻木。无黄疸,右腹肌紧张,触痛明显,未扪及及包块。...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厚,, 来源:实用外科杂志 年份:1981
患者女,47岁。以上腹胀满10年和左上腹包块半年余而入院。体检:上腹偏左局限隆起,包块7×10cm,下界清楚,上界没于肋下,表面光滑,质地中等,位置固定,无明显压痛。肝不大,脾触...
[期刊论文] 作者:肖振山,王得厚, 来源:吉林医学 年份:1989
我院对50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施行 M—A 管肠内排列术,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随访结果较完整的35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33例,女2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83岁...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厚,郑广文, 来源:吉林医学 年份:1996
血液灌流清除内源性毒物的临床观察王得厚,郑广文,奚平,王铁丹,王玉明,韩厚哲,肖应庆,陈国强(中国人民解放军222医院132000)代谢过程中的某些中间或终末产物,如免疫复合物(CIC)和中分子物质(MMS)等,参与多种......
[期刊论文] 作者:肖振山,王得厚, 来源:吉林医学 年份:1992
肝外伤的正确诊断与处理属临床急重症抢救之一,因病情变化快,发展迅速,易使临床较难正确的处理和治疗,理将我院急诊遇到一例报告如下。病历摘要患者,男,19岁。因右上腹...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厚,王玉明,, 来源:吉林医学 年份:1986
吸附性血液灌流是一种较新的治疗技术,我们将其用于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并就治疗中的几个问题谈点体会。...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厚,王玉明, 来源:中华传染病杂志 年份:1983
[期刊论文] 作者:马冰,胡小浚,王得厚, 来源:口腔医学 年份:2004
先天性全口独牙合畸形1例报告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口腔科马冰,胡小浚,王得厚最近,我们在门诊工作中,偶见1例男性患儿,9岁前先天性全口无牙,9岁后逐渐萌出1颗崎形牙。经全面检查,患儿系属遗传......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厚,韩志才,周彦波,任范文,, 来源:人民军医 年份:1990
患者钱某,男性,42岁,1987年12月25日入院。 1957年因左臀部拳头大肿物,在当地医院诊断“脂肪瘤”手术切除。1年后肿物复发,迅速长大并新下坠于左大腿外侧,形状不规则,无疼痛...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厚,王全风,王玉明,孟祥福, 来源:人民军医 年份:1991
我们用血液炭灌流抢救21例严重鼠药中毒,除2例因就诊或灌流过晚死亡外,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 21例中,男9例,女12例,年龄5~65岁。磷化锌中毒者15例...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厚,蓝志金,韩厚哲,王玉明,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1985
[期刊论文] 作者:肖振山,刘广力,李维全,赵广臣,王得厚, 来源:沈阳部队医药 年份:1997
我们在1979-1993年间共收治经手术治疗以腹部损伤为主的冲击伤36倒,其中有5例术后出现迟发性肠穿孔.现报告如下。...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厚,肖振山,刘广力,孙孝志,赵广臣, 来源:人民军医 年份:1991
毕罗-Ⅱ(Billcoth-Ⅱ)式胃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率高,并可引起残胃癌,已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为防止十二指肠液的反流,我们将术式做了改良,经80例临床观察和随...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厚,郑广文,奚平,陈国强,潘国辉,陈瑞珍,王铁丹,肖应庆,王小妹, 来源:解放军医学杂志 年份:1991
我们用活性炭血液灌流对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治疗,并观察了血浆中分子物质的变化。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19~35岁。病例选择条件:(1)符合1984年中华神经精神病科学会修订...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厚,杨思凤,肖振山,褚代勋,刘广力,赵广臣,李希祥,孙孝, 来源:沈阳部队医药 年份:1994
为防止胃切除术后反流性胃炎、本文设计了Billroth Ⅱ式加双Braun吻合、肠套叠瓣加Braun。吻合和阻断输入短袢、十二指肠空肠转流等3种术式.并与其他5种常用术式,以亚甲蓝反流...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厚,韩厚哲,王玉明,宋中贤,洪今顺,王全风,孟祥福,孙继海,裴亚春,张富国, 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 年份:1987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