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3.747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承纶,, 来源:吉林农业科学 年份:1965
昆虫的地理区划,在掌握害虫的发生、植物检疫中能提高人们的预见性,从而在工作中取得主动。作者根据近十年来大豆蚜在我省的发生和为害特点,寄主分布和数量以及生态地理条件...
[期刊论文] 作者:王承纶,, 来源:吉林农业科学 年份:1966
应用1%666粉剂防治大豆蚜是一项成功经验,在生产上已推广了十年。随着农作物害虫防治工作的迅速发展, 666的需要量也就日益巨增。目前,各地大有供不应求之感。因此,乐果粉剂...
[期刊论文] 作者:王承纶,毛刚, 来源: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1999
国内赤眼蜂工厂大量生产的寄生卵,质量差异极大。目前赤眼蜂寄生卵的质量只能采用抽样进行解剖观察来判定,不仅费工费时,质量也难以保证。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研制成功了赤眼蜂......
[期刊论文] 作者:王承纶,崔德君, 来源:生物防治通报 年份:1991
经过近10年的试验,根据赤眼蜂在黑暗条件下水平分布的特性,研制成封闭式多层繁蜂柜,累计生产近200亿头赤眼蜂,效果良好。现将繁蜂柜的结构及操作步骤简介如下。 一、繁...
[期刊论文] 作者:王承纶,朱弘复, 来源:昆虫学报 年份:1962
大豆蚜在我国主要大豆产地都有分布,以吉、辽、黑和内蒙自治区的一部分为害最重,为猖獗发生区。大豆蚜的寄主植物除大豆外,还有野生大豆和鼠李,由调查和接种试验的结果,肯定...
[会议论文] 作者:何余容,王承纶, 来源: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1
[会议论文] 作者:何余容,王承纶, 来源:中国昆虫学会首届全国青年昆虫工作者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0
[期刊论文] 作者:王承纶,相连英,李淳之, 来源:昆虫知识 年份:195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对大力增加大豆和甜菜的生产有着迫切的需要,而近年来仅就这两种作物的苗期害虫几次大发生的材料,足够说明这些害虫的为害,已经成为一个阻碍着...
[期刊论文] 作者:王承纶,相连英,李淳之,, 来源:农业科学通讯 年份:1958
东北地区的大豆、甜菜在幼苗时期时常遭受几种害虫的侵袭,造成不同程度的毁种或缺苗,严重影响生产。作者等利用666的内吸传导作用来防治大豆和甜菜的苗期害虫,曾进行一系列...
[期刊论文] 作者:王承纶,张荣,桂承明,王蕴生, 来源:吉林农业科学 年份:1980
从亚洲玉米螟(Ostriuia furnacalis)的光周期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在25℃的温度条件下,在不同光周期的处理中,幼虫的发育状况表现显然不同。凡在长于14小时光周期的条件下生长和...
[期刊论文] 作者:王承纶,毛刚,高颖,李丽娟,崔德君, 来源: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1999
国内赤眼蜂工厂大量生产的寄生卵,质量差异极大。目前赤眼蜂寄生卵的质量只能采用抽样进行解剖观察来判定,不仅费工费时,质量也难以保证。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研制成功了赤眼蜂......
[期刊论文] 作者:郭文超,吐尔逊,何江,许建军,王承纶, 来源: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2005
对以柞蚕卵为中间寄主的螟黄赤眼蜂的繁蜂质量进行了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繁蜂代数的增加,螟黄赤眼蜂子代蜂的繁殖能力明显下降.在柞蚕卵上连续繁殖25代后,其寄生率、单...
[期刊论文] 作者:王承纶,刘增义,桂承明,张荣,韩玉梅,, 来源:吉林农业科学 年份:1965
公主岭地区的玉米螟,一年发生1—2代,一代螟卵有80%左右落在玉米的心叶期,二代螟卵在玉米上数量不多。目前采用5%DDT 和1%666颗粒剂,于玉米的心叶末期撒施一次,具有良好的治...
[期刊论文] 作者:桂承明,卢加,杜长喜,王承纶,徐庆丰, 来源:东北农业科学 年份:1988
本文介绍了以青虫菌6号为主体进行大面积防治试验,结果0.1∶7.5公斤/亩超低容量喷雾和常规喷雾0.1∶50公斤/亩,对小菜蛾、菜青虫和甘兰夜蛾幼虫3龄前有80.0—90.0%以上的防效...
[期刊论文] 作者:王承纶,王辉先,桂承明,路红,尹英华,金国琛,, 来源:昆虫天敌 年份:1982
近年来,吉林省松辽平原广大地区,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尤其在栽种杂交玉米后,玉米螟Ostriniae furnacalis Guenee逐年趋于严重。过去曾研究在玉米心叶末期撒施颗粒剂进行...
[期刊论文] 作者:刘佐政,崔永余,万邦英,王承纶,崔德君,路红,王国学,于凤兰, 来源:生物防治通报 年份:1990
1986~1989年,经157万亩大面积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冶玉米螟的结果表明,当玉米田间螟卵发生初期和盛前期,以每亩1.1~1.5万头,分两次放蜂,卵粒寄生率为58.1~79.4%。放蜂区比未放蜂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