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653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绳祖,张宗淳,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
大陆岩石圈下层的网络状塑性流动,通过能量的远距离传递,控制着板内地震的空间分布,而脉动式塑性流动波的传播决定了地震的迁移。根据地震时、空分布特征的分析结果,以喜马拉雅碰撞带为驱动边界的中东亚网络系统主要存在着两种塑性流动波,波速的沿网带分量分别约为1~7km/a和......
[期刊论文] 作者:王绳祖,张宗淳,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1995
基于大陆岩石圈塑性流动网络和塑性流动波的观念,地震迁移主要表现为塑性流动波控制下地震沿网带的迁移,中东亚网络系统存在着两种以上的塑性流动波,其中与地震中期预报有关的是......
[期刊论文] 作者:王绳祖,张宗淳, 来源:中国地震 年份:2001
研究表明 ,地震的时空影响域 (影响范围 )在t(时间 ) r(距离 )坐标上具有双曲线型的边界曲线 ,t=0时的最大影响半径为r0 ,r=0时的最大影响时间 (即原地复发间隔 )为t0 。根据我国华北、西北、青藏和西南等地区后继地震相对于先发地震的时、距分布状况 ,经优化......
[期刊论文] 作者:王绳祖,张宗淳, 来源:中国地震 年份:
对于地震的网络状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在亚洲的中东部地区存在着两个网络系统,即分布于大部分地区的中东亚网络系统和位于其东南的华东南网络系统。根据多层构造模型,这些地震网络系统实际上是岩石圈下层(含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塑性流动网络的一种显示。每一“塑性流......
[期刊论文] 作者:王绳祖,张宗淳,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1997
亚洲中东部的岩浆岩分布具有明显的网络状特征,共轭相交的岩浆岩带构成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不同的岩浆岩网络系统。岩浆岩网络受岩石圈下层塑性流动网络的控制,是塑性流......
[期刊论文] 作者:王绳祖,张宗淳,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2004
根据先前相似模型实验的结果 ,在板块边界驱动下 ,沿岩石圈下层 (含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 )传播的塑性流动波包括“快波”和“慢波” ,二者均属于黏性重力波 ,并分别由主波和辅波叠加而成。“快波”以 10 0 ~ 10 2 km/a量级的速度传播 ,已为塑性流动波控制下地震迁......
[期刊论文] 作者:王绳祖,张宗淳,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2003
根据岩石圈塑性流动网络与塑性流动波(网络波)的观点,在采用和改进以往对于亚洲中东部其它地区网络波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地震活动沿塑性流动网带的迁移、速度场及边界起波期......
[期刊论文] 作者:王绳祖,张宗淳,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2003
由文 (Ⅰ ) (王绳祖等 ,2 0 0 3)已知 ,受网络波的控制 ,地震活动主要发生在能量相对聚集的波峰带内。文中根据地震释放的能量分布状况 ,进一步分析了能量沿波峰带法向的分布以及随传播距离的衰减 ,并基于发震概率与背景能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估计发震概率的分布......
[期刊论文] 作者:王绳祖,张宗淳,, 来源:岩土力学 年份:1988
在铁路路基稳定性长期监测研究中,要求埋设于路堤之下的压力盒具备耐久、可靠、可供长期使用的特点。钢弦式压力盒适用于长期使用,但通常被认为无法用于动态压力测量。本文提...
[期刊论文] 作者:王绳祖,张宗淳,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
基于大陆岩石圈塑性流动网络和塑性流动波的观念,地震迁移主要表现为塑性流动波控制下地震沿网带的迁移。中东亚网络系统存在着两种以上的塑性流动波,其中与地震中期预测有关的是“十年波”和“百年波”。它们具有不同的起波年份、起波期和波峰带,而各期波的优势传......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