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3.484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白曼颐,, 来源:中国健康教育 年份:1991
艾滋病(Aids)是由HIV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后天免疫力缺乏症。艾滋病病毒HIV藏于血液、精液、阴道及其他体液中,它有三条传染经路:性接触传染、血液接触传染及母婴胎盘接触传染。...
[期刊论文] 作者:白曼颐,,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内科学分册) 年份:1978
本文报告尸检的心脏破裂20例,并复习文献1,200例,说明心脏破裂比想像的多,而且有可能治疗。临床征像本文只讨论心肌梗死所致的心脏破裂。破裂发生的时间,Maher等报告50%以上...
[期刊论文] 作者:白曼颐,,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心血管疾病分册 年份:1975
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塞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梗塞而丧失一部分有功能的心肌显然是发生左心衰竭的机制之一。本文对比观察8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血清酶与血液动力学改变,...
[期刊论文] 作者:霍晨,白曼颐,, 来源:锦州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7
口服乙胺碘呋铜(Amiodarone,AI)治疗心律失常引起的甲亢其临床表现易与原发病相混淆,由于诊断困难可至延误诊断。我们遇到四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男,56岁、干部。1980...
[期刊论文] 作者:单其俊,白曼颐,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1993
本试验用单盲安慰剂自身对照法对43例频发室性早搏(下简称室早)进行了口服恩卡尼(英卡胺,Encainide)(平均125mg/日)的临床研究。恩卡尼抑制室早、室性心动过速(下简称室速)分...
[期刊论文] 作者:白曼颐,陈口芬,刘清华,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1986
56岁男性,因阵发房颤3年于1982年9月15日起服乙胺碘呋酮0.2克/日,4个月后每周服1.0克,房颤控制后仍服药。1985年8月因再发房颤而入院,入院前两月手颤、易激动、出汗、消瘦、...
[期刊论文] 作者:白曼颐,陈在嘉(审校者),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年份:1978
[期刊论文] 作者:王乐信,刘力生,白曼颐,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1989
本文以双盲、安慰剂方法观察国产尼群地平(每日30mg)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左心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2.4kPa(18mmHg)(P【0.001)和1.3kPa(10mmHg)(P...
[期刊论文] 作者:王乐信,白曼颐,刘力生,,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1988
本文总结巯甲丙脯酸(CPT)对30例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93.3%的病人心功能改善了1~2级。CPT能减慢心率、降低平均动脉压及缩短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因而改善泵功能...
[期刊论文] 作者:吴遐,陈在嘉,白曼颐,李桂芬, 来源:中华病理学杂志 年份:1986
[期刊论文] 作者:陈在嘉,张英珊,白曼颐,徐义枢,黄宛,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196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是一个长期未解决的问题。我们自1959年以来注意到某些冠状动脉硬化患者进餐后的心电图有较明显的改变,国外少数作者也报导过相似的观察,因而考虑是否可以利用这项观察来佐助诊断。由于企图将试餐成份尽可能的标准化,同时考虑到心电图的......
[期刊论文] 作者:马坚,白曼颐,刘国仗,刘力生,李锁柱,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1988
本文报道9例心力衰竭患者加用巯甲丙脯酸两周后,血清地高辛浓度增加1.57倍(p...
[期刊论文] 作者:高润霖,陈在嘉,寇文镕,白曼颐,陆宗良,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1988
急性心肌梗塞(AMI)或心绞痛疼痛放射至上腹部以下部位极为罕见。本文报道一例疼痛放射至左侧大腿。患者女、78岁,离休干部。因发作性剧烈上腹痛伴后背部紧缩感三天,加剧一天...
[期刊论文] 作者:单其俊,白曼颐,宋有城,方卫华,陶萍,, 来源:起搏与心脏 年份:1992
19例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给英卡胺150毫克/日,另一组给安慰剂治疗。一周后行次极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显示英卡胺治疗组10例中有8例室早消失,安慰...
[期刊论文] 作者:单其俊,白曼颐,宋有城,方卫华,陶萍,, 来源:南京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2
为了把室早的自然变异与真正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区别开来,需建立一种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客观标准。我们用直线回归的统计学模型研究了35例患者室早的自然变异。研究的...
[期刊论文] 作者:陈在嘉,白曼颐,陆宗良,寇文镕,蒲以祥,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年份:
[期刊论文] 作者:陈在嘉,白曼颐,陆宗良,陈纪林,陶寿淇,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1983
本文报道了20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742例长期随访结果。第一次AMI发病后4周、1、3、5、10、15及20年生存率分别为85.2%、79.6%、72.8%、66.7%、47.4%、27.5%和20.2%。年龄、梗塞次数、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扩大等因素明显影响长期预后。......
[期刊论文] 作者:寇文镕,陶寿淇,陈在嘉,徐义枢,白曼颐,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1983
本文对急性心肌梗塞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82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速室性节律多由室早促发,可兼有阵发室速及室颤,不一定是逸搏心律。R落在T上型室早对预告室速与室颤均不敏感。原发室颤预后较好。......
[期刊论文] 作者:陈在嘉,吴遐,白曼颐,寇文镕,李桂芬,刘清华,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1985
本文报道109例尸检证实有心肌梗塞者的发病与冠状动脉病变间的关系。在89例致死性急性心肌梗塞中,透壁性梗塞病例的冠状动脉,在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新血栓者占73.1%。冠状动脉急性堵塞导致的心肌梗塞,发病急骤,诊断较及时。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固定性狭窄所致心肌梗塞,......
[期刊论文] 作者:陈在嘉,白曼颐,徐义枢,姚康宝,陈国芬,陶寿淇,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198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基本问题,是粥样硬化病变使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导致心肌缺血。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血管痉挛对冠心病临床表现、病程和预后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