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370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石树芳,, 来源: 年份:2013
本文以唐人选唐诗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唐代诗歌繁荣与选本兴盛的社会动力与学术渊源,并以汉书学、文选学、类书为切入点勾勒隋唐之际社会思潮的演变轨迹。全面考察《翰林...
[期刊论文] 作者:石树芳,,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12
近一百年来的《文选》研究可分为1919至1949年的低谷期、1949至1976年的停滞期、1977年至今的复兴期三个阶段。学界在版本、编者、成书、宗旨、作品等诸多研究畛域取得丰硕成...
[期刊论文] 作者:石树芳,,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贺兰敏之曾是唐高宗、武后时期炙手可热的权贵人物,春风得意之际朝中官员竞相攀附,贺兰敏之亦喜附庸风雅,其短暂一生的起落成败左右甚至改变了多位学者文士的遭际命运,种种迹...
[期刊论文] 作者:石树芳,,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2012
王季友是盛、中唐时期有一定知名度的诗人,才学人品受到岑参、杜甫、钱起等人推重,同时代殷璠《河岳英灵集》、元结《箧中集》并收其诗。但王季友身后湮没无闻,生平失考,诗歌...
[期刊论文] 作者:石树芳,,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8
唐诗选本随着创作环境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流变轨迹,元结《箧中集》作为盛唐诗歌的选本,却脱离了唐人选唐诗的发展轨迹。《箧中集》作为第一部既面对"开元盛世"又面对"安史之...
[期刊论文] 作者:石树芳,,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2018
唐诗的民间书写关注的是"唐代社会最下层的民众对唐诗的接受和改写。"与文人创作相比,民间书写始终处于边缘地带,未曾受到关注。然而唐诗的辉煌当由文人创作与民间书写共同缔...
[期刊论文] 作者:石树芳,,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翰林学士集》所录诗作皆标明职官,为考其编年和诗人生平提供了重要依据,但学界对该集题名职官、成诗年代等尚存争议。对其q-争议较大的《四言曲池酣饮座铭并同作七首》、《五......
[期刊论文] 作者:石树芳,,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丹阳集》是现存唯一一部以诗人籍贯为收录标准的唐人选唐诗,由于该集早已散佚,无法窥测全貌,学界普遍以《河岳英灵集》为标准考察《丹阳集》,忽视甚至无视其独立价值,《丹阳集》......
[期刊论文] 作者:石树芳,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李善家族源于江夏李氏,然而年代久远世系混乱,近年出土墓志若干,结合出土文献可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重新勘误补订。李善一系规模较大的迁徙约有四次:赵郡——颍川——江......
[期刊论文] 作者:石树芳,, 来源:内蒙古电大学刊 年份:2009
由于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各级职业院校对《大学语文》缺少必要的重视支持,使得内蒙地区职业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地位尴尬,主要有课程定位模糊,管理欠妥、内容杂乱、教法......
[期刊论文] 作者:石树芳,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2015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成书之后影响深远,治选者代不乏人,研究渐成伟业,最终突破格局发展成为"文选学"。曹宪弟子李善笃实渊博,源于家族的学者气质与仕宦的流徙经......
[学位论文] 作者:石树芳, 来源:浙江大学 年份:2006
本文在确定《箧中集》的研究价值,回顾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箧中集》为中心,采用文献研究与文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箧中集》的编纂流传、思想内涵及选录诗人的生平事迹、交游......
[期刊论文] 作者:石树芳,,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2015
天宝三载是唐代历史上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的一年,对于政局而言:李林甫、安禄山、杨玉环已在各自领域成功获得玄宗的最高信任,朝廷、边疆、宫掖各种腐朽势力都在迅速膨胀。...
[期刊论文] 作者:石树芳,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2021
以唐诗为考察对象,“好事者”当是一类人的统称,这类人姓名不详,身份迥异,分布广泛,数量巨大,以自己的方式收集诗歌,追寻诗人,并在有意无意之间书写传播诗歌.“好事者”作为普通民众中的一员,绝大多数早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部分“好事者”以“好事者”之名闪......
[期刊论文] 作者:熊洪,石树芳,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年份:2004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气管插管重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情绪中的作用。方法:将我科气管插管重症住院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护理及其口......
[期刊论文] 作者:肖瑞峰,石树芳,,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史记》与《汉书》是中国史书的两大典范,《史记》成书较早研究却相对滞后,《汉书》晚出但在汉魏六朝广泛流行,并于隋唐之际形成影响深远的"汉书学"。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汉...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