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3.178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童继平,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1993
[期刊论文] 作者:童继平,张国良,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童继平,方联合, 来源:作物品种资源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童继平,吴跃进,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1999
文章对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研究利用情况作了概述,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论文] 作者:童继平,陈楚,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0
采用莫惠栋、曹桂英报告的非参数统计方法对1998年安徽省双季晚粳区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M1148表现实出,产量低于和显著低于该品系的品系出现率Pi(%)和P′i国78%,43%。双优4183、晚粳8813-19的丰产性表现优良,其......
[期刊论文] 作者:童继平, 胡巍,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4
分析了中国农民"相对贫困化"形成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及其对中国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不利影响.笔者还就增加农民收入,消除城乡分治和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等相关问题作...
[期刊论文] 作者:童继平,韩正姝, 来源:计算机与农业 年份:2000
蒙特卡罗方法是一类通过随机变量统计试验,随机模拟以求得问题近似解的方法。计算机模块研究是蒙特卡罗方法的现代化,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植物遗传充种的理论与实践总理2不仅......
[会议论文] 作者:童继平,刘学军, 来源:第二届植物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论坛 年份:2013
[期刊论文] 作者:童继平,吴敬德,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1999
我国植物育种方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发展历程,现代高不知所措植物育种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最近的将来,育种的发展,特别是高产与优质育种的发展,特别是高......
[期刊论文] 作者:童继平,盖钧镒, 来源:作物品种资源 年份:1998
对着卵量差异显著的4个大豆品种采用人工接虫方法,研究其在不同播斯条件下对豆秆黑潜蝇产卵抗选性的表现。结果表明:大豆品种对豆秆黑潜蝇产卵抗选性强弱次序,不因播种时期的不同......
[期刊论文] 作者:刘晓玉,童继平,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5
介绍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探讨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作用,以及它们的融通与共建的互动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童继平,方贤斌,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1999
调查结果表明:旱秧秧苗具有秧形体小,叶蘖发生早,秧苗素质高等特点。本田叶蘖发生早而快,中后期增趋势平稳。据此认为,在大力介导和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同时,应对其本田的肥水运......
[期刊论文] 作者:童继平,吴敬德,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0
采用苗期连续干旱法,在温室条件下,对韩国直播稻品种K2及其杂种后代材料耐旱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直播种K2的耐旱性微弱。此结果说明,水稻耐直播与耐干旱属不同的水稻品种特性。(2)耐旱......
[期刊论文] 作者:朱伟,童继平,吴跃进, 来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年份:2004
利用裂颖率指标,对1017份水稻资源进行抗裂颖种质筛选,筛选出13份高抗与高感的种质资源.利用已筛选资源,估算水稻品种(系)裂颖率的广义遗传率为94.8%.纯系选择试验、不同播期...
[期刊论文] 作者:童继平,吴跃进,刘学军,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3
水稻参试品种的抗折力及后期的植株形态不因喷施粒粒饱而有所改变,不同参试品种的抗折力及后期的植株形态是由其品种的遗传特性所决定的.施用粒粒饱可以增加水稻参试品种植株...
[期刊论文] 作者:童继平,吴跃进,韩正姝, 来源:中国稻米 年份:1999
基本苗的多少,对不同水稻品种高产群体的形成与发展影响重大。不同水稻品种高产栽培的适宜基本苗数量是由该品种的生长繁茂状况、分装力强弱等种质特性决定的。检索文献,发现不......
[期刊论文] 作者:童继平,吴敬德,吴跃进,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1999
我国植物育种方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发展历程,现代高新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最近的将来,植物育种的发展,特别是高产与优质育种的发展......
[期刊论文] 作者:童继平,韩思怀,韩正姝, 来源:中国种业 年份:2000
[会议论文] 作者:吴跃进,李泽福,童继平, 来源:中国农学会水稻遗传育种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9
中国粮食生产面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科技投入不足、研究机制僵化等方面问题。文章在探讨了增加投入、改革机制推进农业新技术革命等中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对策之后,还对我国粮......
[期刊论文] 作者:徐九文,李天富,韩正姝,童继平,,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6
分析了作物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推进转基因技术与传统作物育种技术“优势互补”与“协同创新”、构建现代作物育种科学技术新体系的观点。...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