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074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罗学升, 来源:福建水土保持 年份:2004
长汀是福建省稀土资源储量最多,稀土产业发展最早的县.传统的稀土开发(池浸工艺)是一个搬山运动过程,严重破坏地貌和植被,造成极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今后的稀土开采应该禁止...
[期刊论文] 作者:罗学升, 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1994
河田成为剧烈土壤侵蚀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破坏了山地植物被,导致植物群落不断进行逆行演替。为了恢复河田侵蚀区的植被,促使稀疏的马尾松群落进展演替,首先要封......
[期刊论文] 作者:罗学升,, 来源:福建水土保持 年份:1990
本文根据水土保持的工作实践,采用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方法对河田治理水土流失的模式进行评价。欲从六种模式中分析出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模式,供...
[期刊论文] 作者:罗学升, 来源:福建水土保持 年份:1999
水土流失是一种缓变性灾害,它与突发性灾害密切关联,当水土流失不断加剧时,则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当水土保持搞得好时,则能减轻自然灾害。...
[期刊论文] 作者:罗学升, 来源:福建水土保持 年份:1995
五十多年来,河田水土保持的坡面工程有水平沟,水平梯田,水平台地,水平阶,条沟,全垦,鱼鳞坑等形式,从实践和多点试验资料来分析,营造水土保持林的坡面工程以水平沟整地为好,因水平沟在拦......
[期刊论文] 作者:罗学升, 来源:福建水土保持 年份:1996
河田侵蚀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罗学升(长汀县水保站366301)一、河田侵蚀区概况河日侵蚀区位于福建省长河县中部,行政上分为河田镇和三洲乡。八十年代初,有水土流失面积158.4km’。占该区......
[期刊论文] 作者:罗学升,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1986
由于矿质能源的日益枯竭,森林作为一种古老的可再生能源又焕发光彩,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在缺乏能源的水土流失区,营造薪炭林具有特殊意义,它不仅能提供人们生活必须的...
[期刊论文] 作者:罗学升,吴大通, 来源:福建水土保持 年份:1993
通过初步的植被调查表明,岗松群落结构简单,植物种类少,主要有马尾松,芒萁,鹧鸪草,岗松具有叶小,根系发达,花期长,抗旱抗瘠能力强等特点,是高丘,陡坡侵蚀区的先锋树种。......
[期刊论文] 作者:傅锡成,罗学升,, 来源:福建水土保持 年份:1990
为了利用当地优越的中亚热带湿热气候,植物生长快,植被自然恢复能力强的有利条件,河田镇在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上,除根据经济条件、分年度采取造林、种草、种果、种茶以...
[期刊论文] 作者:罗学升,刘永泉,, 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1989
在河田侵蚀区为治理水土流失,经多年的适应性观察和生长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发展经济以黑荆、南岭黄檀为主;水土保持林应营造马尾松+小叶青冈+胡枝子组成的乔灌混交林;营造薪炭...
[期刊论文] 作者:杨玉盛,罗学升,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1999
对花岗岩区土壤严重退化生态系统(对照)及4种不同恢复和重建措施建筑多样性和地力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区红壤严重退化生态系统(对照)植物多样地性极低,土壤肥力极差,生态环境极为恶劣......
[会议论文] 作者:杨玉盛,罗学升,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三届全国青年学者学术交流会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杨玉盛,罗学升,等, 来源: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年份:1996
对长汀县河田严重侵蚀地采取4种不同治理模式的土壤抗蚀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散率,团聚状况,土训有机质,土粒团聚度,总孔隙度,通气度等指标基本上能表征该土地壤抗蚀性,不同治理模......
[期刊论文] 作者:傅锡成,罗学升,等, 来源:福建水土保持 年份:1993
从1984-1992年进行的板栗引种及生长结果分析,认为从广西,山东,浙江等省(自治区)引种的13个品种中,以九家种和YS较适合河田侵蚀区的环境,且颗粒大(80-88粒/kg),早熟丰产(幼树株产3-5kg)。成......
[期刊论文] 作者:蔡秋锦,罗学升,曾亮忠, 来源:福建林学院学报 年份:1987
黑荆树枯梢病研究从1983至1985年。病因是土壤缺硼引起的。发病高峰期是7—8月份,干旱和高温季节枯梢速度较快。土壤增施硼砂与树冠喷洒硼砂水溶液防治效果显著。Black Wat...
[期刊论文] 作者:杨玉盛,何宗明,林光耀,罗学升, 来源:第七届全国森林土壤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9
采取4种不同治理模式对福建省长汀县花岗岩区红壤严重侵蚀地进行治理,1992年对各治理模式及相应对照的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呼吸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治理后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数明显增加,土壤水解性酶和氧化还原酶活性及土壤......
[期刊论文] 作者:杨玉盛,何宗明,林光耀,罗学升, 来源: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年份:1996
对长汀县河田严重侵蚀地采取4种不同治理模式的土壤抗蚀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散率、团聚状况、土壤有机质、土粒团聚度、总孔隙度、通气度等指标基本上能表征该地土壤抗蚀性;不......
[期刊论文] 作者:蔡春旺, 彭绍云, 罗学升, 李志斌,, 来源:亚热带水土保持 年份:2019
营造高密度胡枝子能快速地覆盖地表,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而营造乡土、耐荫的常绿阔叶树种,并利用胡枝子等豆科速生树种作为伴生树种掩护常绿阔叶树种的生长,能够重建红壤...
[期刊论文] 作者:杨玉盛,何宗明,邱仁辉,罗学升,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1999
对花岗岩区红壤严重退化生态系统(对照)及 4 种不同恢复和重建措施植物多样性和地力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区红壤严重退化生态系统(对照)植物多样性极低,土壤肥力极差,生态环境极为恶劣。改为杨梅果园(措施 A)或多树种混交(措施 B)后,植物多样性明显增大,林地土壤肥力得到一定程......
[会议论文] 作者:杨玉盛[1]何宗明[1]林光耀[1]罗学升[2], 来源:第七届全国森林土壤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9
采取4种不同治理模式对福建省长汀县花岗岩区红壤严重侵蚀地进行治理,1992年对各治理模式及相应对照的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呼吸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治理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