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038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罗积勇,, 来源:唐都学刊 年份:1990
什么是文化,美国人类学家克利蔼德·格尔茨说:“[文化]是指由历史传递的、体现在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它是由各种象征性形式表达的概念系统,人们借助这些系统来交流、...
[期刊论文] 作者:罗积勇,,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正】 关于汉语词义的演变方式,一般只提引申和假借。但有很多词义演变现象,无论是用引申还是假借都解释不了,本文将要研究的“相因生义”现象就是一例。一所谓“相因生义”...
[期刊论文] 作者:罗积勇,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典面是指典故的相对稳定和精练的语言表达形式.原典的各项语词和意义元素是组成各种典面的基本材料.人们根据话题选择名词性典面或谓词性典面,为适应对偶、押韵选择和创造非...
[期刊论文] 作者:罗积勇,, 来源: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考”本有考核义,在古代官方文书中特指朝廷对官员的考课。汉代每年年终考核一次。唐宋最重要的考核也是一年一次的“小考”,因此,说为官几考就是为官几年的意思,“考”于是...
[期刊论文] 作者:罗积勇,, 来源:平顶山学院学报 年份:2016
对联用典,根据典故在文中的使用义跟典故原义的关系,分为:同义式、转义式、衍义式、反义式等;根据典故在文中的功用,分为:证言式、衬言式、代名式、代言式。各种用典方式都基于......
[期刊论文] 作者:罗积勇,,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古代修辞理论与辞格发展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本文通过个案分析,证实了三点:其一,辞格的发展、演变本质上依赖于语言、文体本身提供的可能性,辞格理论的影响只是在发展...
[期刊论文] 作者:罗积勇,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86
古代有影响的著作,常为他书引用或袭用,如《庄子》、《韩非子》常用《老子》文;《韩非子·存韩》跟《战国策·秦策一》张仪说秦惠王书如出一辙;《大戴礼记·劝学》为《...
[期刊论文] 作者:罗积勇,, 来源:长江学术 年份:2015
相对于魏晋六朝,唐宋诗歌对偶发生的变化主要在于:借对的出现,假平行对和流水对的自觉经营与普遍使用.催生变化的原因是相对固定的对偶形式与不断变化的表现内容间的矛盾.由唐......
[会议论文] 作者:罗积勇,, 来源: 年份:2010
湖南省衡南县当地人所说的方言中有一些特殊字词,有些可以在古代文献中找到本字或找到源头,有些表现出与普通话不一样的引申路径,有些则呈现出特殊的构词方式,这一切对词...
[期刊论文] 作者:罗积勇,, 来源: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2016
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和传承不能不以相应的研究为支撑和保障,为指导和引领。修辞研究立足语言还原文化经典的微言大义,立足审美发掘优秀作品的独具匠心,既是文本解读、文化传扬...
[期刊论文] 作者:罗积勇,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本文借助六个典型字例的训诂音韵资料的历史考索,揭示古今辞书中以又音别义的现象及其在字词的声韵演变和义项引申系统等方面造成的混乱。最后,指出了它与四声别义在本质上的区......
[期刊论文] 作者:罗积勇,,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14
从字形构造看,"义"一开始就带有"神圣命令"的意涵,墨家之"义"恢复了这个意涵。墨家之"义"还具有利他、不分亲疏、追求公平正义等特征。后世的"侠义",经过明代通俗小说的推衍...
[期刊论文] 作者:罗积勇,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本文从语词、逻辑和语境比照三个方面分析了用典中的蕴含。涉及了两个层次的问题 :一是用典时表述典故的方式 ;二是联结典故和欲说之现实的手段。我们初步分析了这些方式和手...
[期刊论文] 作者:罗积勇,, 来源:语文研究 年份:1983
【正】 编辑同志:看了贵刊一九八三年第二期后,觉得里边的文章都相当有意思。特别是郭静忱先生的《校勘工作应当重视之一例》一文,对《咏晋诗选》中一些校勘失误的地方进行了...
[期刊论文] 作者:罗积勇,, 来源:励耘学刊(语言卷) 年份:2012
黎千驹先生《论语导读》具有治学的严谨性、译注的准确性和感悟的贴近现实性等鲜明特色,从而使《论语》这部国学经典既能够被广大读者读懂,又能够使广大读者在准确理解《论语...
[期刊论文] 作者:罗积勇,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3
"猥"的本义是杂聚,杂聚义与猥的字义无关.大量文献语料证明猥有随便、苟且义,而猥在作谦敬辞时应分为两类,猥的词义系统呈现出连锁引申和辐射引申相结合的局面....
[期刊论文] 作者:罗积勇,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不同时代的古书,都经过或多或少的传抄转刻,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字、句乃至篇章上的各种错误。在改正这些错误时,清代的学者就开始归纳校勘通例,指出了形近而误、因上下文而误、因错解语意而误等种种情况,但对抄刻者发生抄刻错误的具体心理机制......
[期刊论文] 作者:罗积勇,, 来源: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7
结合语言和文献,从言语交际的一般原则出发讨论古诗中借对的认定问题,我们以为:一、借诗句中某字的同膏字的音义来形成工对,前提之一是,这个借来的意义不得与原时子的正义、语境相......
[期刊论文] 作者:罗积勇,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1995
语言大众把某个字词的假借义当成它的固有义来理解,一些学者已指出过这种现象。本文把这种现象称为“假借义同化”,并对它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探讨,发现它可以分为“转换型同......
[期刊论文] 作者:罗积勇,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本文把古人区别同义词以表达不同事物(概念)的做法,叫做同义词的区别使用。这种区别使用常常是根据同义词在联想意义上的差异及从这种差异中抽象出的关系类型。本文分别从反射、搭配、体验、风格四种联想意义出发,对同义词间的差异关系类型、待表现事物(概念)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