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149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翟毅斌,, 来源:中小学德育 年份:2020
以符号学为工具,把表象分析作为教育惩戒的一大原则,通过设置防范领域,权衡利弊,传播表象和符号,根据精细的变量调整惩戒等方法,引起教育惩戒权作用点的变化。将预防作为惩戒...
[期刊论文] 作者:翟毅斌,, 来源:中国德育 年份:2004
将模块化理论应用于校本课程开发中,既有利于控制校本课程的建设成本,又有利于实现课程的定制化服务,从而提升课程的开发效率,促进课程的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被称为"...
[期刊论文] 作者:翟毅斌,, 来源:中小学德育 年份:2019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借助已知事物认识未知事物的普遍性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隐喻的多学科研究为德育课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即道德也是可以通过隐喻方式获得的,...
[期刊论文] 作者:翟毅斌, 来源:中小学德育 年份:2012
全息理论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的观照世界的理论, 它存在于自然界、社会、思维范围内,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事实上,不管是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本身,还是德育素材,抑或是德育的大环境,都具有全息特征,因而将全息理论用于指导小学品德学科教学工作, 对于该学科教学现状的改善......
[期刊论文] 作者:翟毅斌, 来源:中小学德育 年份:2019
摘 要 单纯以美育德是道德之外求美,即将美作为手段,单向地由美向善。道德需体现自身的美,这种美应在道德内部去发掘,即美善双向互通,美既是手段也是德育目的本身。回归道德自身的美是对道德本体的澄明,是对德育自身是否道德和正义的内省,亦是强化道德作为研究对象的......
[期刊论文] 作者:翟毅斌, 来源:中国德育 年份:2020
教育在文明的社会中必然要比在原始的社会中更为严厉。因为原始的生活简单、自由,职业不用细分,社会观念也不复杂,儿童通过观察、触碰、模仿、叫喊等身体的直接经验习得所需,没有必要去讲究系统化的组织纪律。而当社会变得多元,环境变得复杂,人们无法再依靠纯粹的自然......
[期刊论文] 作者:翟毅斌, 来源:中小学德育 年份:2020
礼仪借用表现主义的解释力把理性和情感转变成了直接诉诸人感知觉的道德外观,是具有相对稳定的道德涵义的符号体系。礼仪赋予情感以一定的形式规律,是个体的展现,也是群体的...
[期刊论文] 作者:翟毅斌, 来源:中国德育 年份:2020
摘要 “凝视”是师德主体存在的基本处境,在看与被看的二分法中,教师内化观者的价值标准,约束自身的行为去顺应外部凝视,并建构自己的师德形象。可“凝视”不该是制造他者身份的工具,教师应在契合外界对师德诉求的同时寻找自身存在的方式,在真实自我与社会性自我的张......
[期刊论文] 作者:翟毅斌, 来源:中小学德育 年份:2021
摘 要  教育扶贫是阻断代际贫困的“社会动力学”,需要能动主义的师德实践。自卑作为师德超越的动力源,需要跟随有效的补偿策略。这种超越建立在与社会共处的基础上,且以自我补偿为根本。通过解读意义世界、发展自我概念、获取社会兴趣、设立目标愿景等补偿行为......
[期刊论文] 作者:翟毅斌, 来源:中国德育 年份:2019
市井文化对于生活至上的德育课来说是极富活力的现实主义文化,小巷深处或是透出人们的自得其乐、淡然处世,或是流露出对平等的渴望以及追求理想的挣扎。在看似平淡中,你总会发现里面有一种偏人文有内涵的东西深藏在其中。  德育能帮助我们厘清生活的杂乱无章,是一......
[期刊论文] 作者:翟毅斌, 来源:中国德育 年份:2021
摘 要  社会责任感指涉人对自身行为及其后果的预见,使人在理性的引导下产生一种有意识的社会之善。培育社会责任感始终应是具体且有限定的,是归于个人且力所能及的,是人在自愿努力中对道德原则的运用,同时却不能脱离目标本身的激情。我们需要普通人的责任典范来......
[期刊论文] 作者:翟毅斌, 来源:中小学德育 年份:2019
摘 要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借助已知事物认识未知事物的普遍性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隐喻的多学科研究为德育课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即道德也是可以通过隐喻方式获得的,隐喻可以成为丰富道德体验的重要手段。将隐喻应用到德育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提高道德认......
[期刊论文] 作者:翟毅斌, 来源:中小学德育 年份:2020
摘 要 礼仪借用表现主义的解释力把理性和情感转变成了直接诉诸人感知觉的道德外观,是具有相对稳定的道德涵义的符号体系。礼仪赋予情感以一定的形式规律,是个体的展现,也是群体的反映。人的生理感官在礼仪的实践中不断蜕变,达成自然情欲的社会化,使得个性中有了历......
[期刊论文] 作者:翟毅斌, 来源:中小学德育 年份:2021
摘 要  内卷掩盖了人的各种可能性,限制了人的潜力和创作。我们以一种身不由己的激情追求着最后的目的,却丢失了教育过程本身的积极趣味和价值体验,成了看似主动的被动之人,因而在无助与无力之下产生了深切的厌倦体验。为了摆脱这种厌倦,需要通过兴趣来定义价值,关......
[期刊论文] 作者:翟毅斌, 来源:中国德育 年份:2021
摘 要理想不伴随信念,就无法在人的心里留下印象。我们需要将事实作为促成信念的对象,借现前的印象和思想的联续来活跃观念,在经验和习惯的推移下,以理智的方式驾驭想象及其情感,并在确知的范围内生发信念,进而赋予理想以心灵的震动,促使学生向理想进发。  关键词观......
[期刊论文] 作者:翟毅斌, 来源:中国德育 年份:2018
美中有人情也有物理,缺一不可。道德是否是美的,一半是该道德固有的客观存在,一半则是人的主观参与。由此,美德之“美”是主观与客观、人情与物理的统一。  立德树人,教育必以德育为中心,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而美育是德育的助手、津梁,就像......
[期刊论文] 作者:翟毅斌, 来源:中国德育 年份:2018
美中有人情也有物理,缺一不可。道德是否是美的,一半是该道德固有的客观存在,一半则是人的主观参与。由此,美德之“美”是主观与客观、人情与物理的统一。...
[期刊论文] 作者:翟毅斌, 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年份:2019
摘 要:模因论理论强调文化和生物进化相似,用于解释文化进化规律,模因作为文化信息单位,与语言关系密切,并在语言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分析和探讨了小学生文明用语的流失现象及其培养,提出加强小学生文明用语的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涵养,树......
[期刊论文] 作者:吴玉国, 翟毅斌,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2022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基于实践育人的新要求,将优秀电影引入课堂,探索电影课程创新育人实践。通过设计电影必修课程、研发电影选修课程、开展电影嘉年华活动,形成了有理论观照、有课程架构、有活动支撑的三位一体的电影育人模式。引导学生“看电影”“懂世界”“创未来......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