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692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舒志武,,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13
杜甫现存七言八句古体诗36首。这36首古体在格律上一方面受到了近体诗的影响,如字数句数跟七律相同;另一方面又尽可能有别于格律诗。这些差别主要表现在:转韵,用仄声韵;中间两...
[期刊论文] 作者:舒志武, 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讨论数词'三'的产生及其特点.'三'是一个很平常而且大量使用的数词,含有'三'的词语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作为一个数词,它具有'成熟'、'完...
[期刊论文] 作者:舒志武,,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4
唐朝诗人贾至、王维、岑参、杜甫围绕早朝大明宫这一题材写过一组唱和诗,各自抒发了当时的感受。这种唱和诗一般要求既有礼貌应酬的性质,也有颂圣扬威的排场,很难写出作者的...
[期刊论文] 作者:舒志武,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1997
《说文解字旧音》的性质舒志武唐人传注中,经常有“说文音×”、“说文xx反”的话,清人毕沅把这些话汇集起来,按《说文》的次第加以编排,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说文解字旧音》......
[期刊论文] 作者:舒志武,,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07
一野菜古籍的现存情况我国古代有关野菜的著述,学术界将其归入“农书·救荒赈灾”之中,现存13种,分别收藏于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沈阳等地图书馆。《救荒本草》和《...
[期刊论文] 作者:舒志武,, 来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2006
“仁爱”是杜诗的灵魂,也是杜甫为人的本色,杜甫首先是仁者,杜诗的仁爱主要是继承了儒家传统并有所发展;将仁爱精神放在现代人类社会的大背景下与博爱相比较,仁爱最符合中国...
[期刊论文] 作者:舒志武,, 来源: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正】 盛唐诗人王维的诗作融诗、画、乐于一体,在诗坛独树一帜。他的诗,不仅能用视觉去欣赏、想象,还可以通过听觉去体会、玩味。这听觉所反映的就是音乐美,其中重要一点就...
[期刊论文] 作者:舒志武,, 来源: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语言和文学是密不可分的。研究文学要借助语言;同样,研究语言也离不开文学,研究古代语音尤其如此。汉族有三千多年延续不断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从地理分布来看,历史上邹鲁...
[期刊论文] 作者:舒志武,, 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杜甫七律的对仗可分为正常和变通两种格式。中间两联对是正常格式,四联对、三联对、颔联或颈联加首联或尾联的两联对、一联对、颔联或颈联流水对是变通格式;工对、邻对、宽对...
[期刊论文] 作者:舒志武,, 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按照传统分类,杜甫的七律现存151首,其中三分之一是“拗律”。这些“拗律”的字数句数、用韵、对仗都与律体相同,但平仄格律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古今许多研究者企图找出“拗......
[期刊论文] 作者:舒志武, 来源: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1 最近十几年来,s-前缀的讨论成了汉语音韵学的热点。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上古汉语中可能存在着一个s-前缀。但是,各家都只是在讨论上古音时顺便提及,并没有对这个前缀...
[期刊论文] 作者:舒志武, 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讨论了杜甫七律首尾联中似对非对的对仗现象。认为 :之所以有这些特殊现象出现 ,一方面是因为受对称平衡传统文化习惯心理的影响 ,诗人不得不对仗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诗人想摆...
[期刊论文] 作者:舒志武,,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7
叠音比单音更具表现力,对仗的叠音又比单句的叠音更具表现力。杜甫深谙此道,在他的诗中大量使用了叠音对仗,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利用叠音的摹声功能营造和谐悦耳的音乐美,...
[期刊论文] 作者:舒志武,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2002
本文通过对四声别义变调趋势的分析,认为汉语声调的发展演变是先有平声,再由平声演变发展出上声和去声。入声不是一个调类,而只是一种具有特殊韵尾的韵类,其调型与平声无别。...
[期刊论文] 作者:舒志武,,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08
杜甫的诗歌中使用了大量的叠音,这些叠音明显比单音具有表现力,用在对仗句中比用在单句中又更具表现力。老杜充分挖掘和运用了汉语这一特点,使叠音对仗在他的诗歌中发挥了独...
[期刊论文] 作者:舒志武, 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本文从音韵学的角度探讨杜甫入声韵脚诗的表情达意问题,发现他的入声韵脚诗往往表达压抑悲愤的情感,因为入声韵是一种急促短暂的语音.文章还与王维、李白的入声韵脚诗加以比...
[期刊论文] 作者:舒志武, 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讨论农科大学生文学素质培养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对农科院校的学科结构和学生的知识结构作了简要的分析,讨论了文学素质培养对农科大学生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了六点改革设......
[期刊论文] 作者:舒志武,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正】 《诗经》中的“止”,毛传、郑笺以及孔疏都大致分作两类:一类是动词,如 1 《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桑”,又“止于棘”,“止于楚”,“止”都当留止讲,意思很...
[期刊论文] 作者:舒志武,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1992
【正】 晋代在汉语语音发展史上是一个转折时期,考察这一时期的方音,是很有意义的工作。魏晋南北朝时,虽曾有过韵书,如李登的《声类》,但都未流传下来,考察晋代语音的主要依...
[期刊论文] 作者:舒志武,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1994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