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3.303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苟健朔, 来源: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20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府迁渝,大量人口内迁,促使游记书写勃兴,而抗战语境则造成游记书写的战时化。日寇侵略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不同遭遇与处境下的作家从不同维度将民族...
[期刊论文] 作者:苟健朔, 来源: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年份:2020
"地方"作为背景、场景、方法与对象影响着李劼人的叙事手法与文化理念。《天魔舞》既以描写大后方黑暗生活为主旨,又同时塑形"成都模式",显现"地方"的力度。李劼人在方志意识...
[期刊论文] 作者:苟健朔, 来源:社会科学动态 年份:2021
章太炎逝世后,"革命元勋"与"国学泰斗"是众人赋予他的双重身份,也是追忆他的主要主题,章太炎由"复古文人"被转型为"民族英雄"。而鲁迅与周作人的祭文却另构话语,周氏兄弟想象...
[期刊论文] 作者:苟健朔, 来源:社会科学动态 年份:2021
老舍受邀赴美,是美国以文化交流为粉饰的一场政治外交,也是老舍欲以文化介入时代语境、谋求建国出路的一种策略选择,赴美的前奏生发出双向的错位与罅隙。在美国期间,政治与文艺的双重失落促使老舍更新想象新中国的理路,走向社会主义阵营。前奏与正调的曲折构型......
[期刊论文] 作者:苟健朔,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21
战时成都的公共空间具有丰富的战时文化特征。春熙路既象征现代的繁荣又衍生了资本的奢靡而不利于抗战,形象出现困境;皇城坝具有贫民窟与革命场的两副面孔,与春熙路形成双重镜像对照,知识分子对两者的比较体现战时意识形态的价值指向。少城公园则将本土文化与抗......
[期刊论文] 作者:苟健朔,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战时成都的公共空间具有丰富的战时文化特征.春熙路既象征现代的繁荣又衍生了资本的奢靡而不利于抗战,形象出现困境;皇城坝具有贫民窟与革命场的两副面孔,与春熙路形成双重镜...
[期刊论文] 作者:苟健朔,李永东,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1
清末民初,中华民众处于多重族群缠绕的复杂语境之中,在不同的社会场域下,民众产生不同的族群观念,以国家名义适应社会潮流。李劼人的“大河三部曲”精准复现了四川民众的族群...
[期刊论文] 作者:苟健朔,李永东, 来源: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1
全面抗战以来,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大量知识分子进入大后方,大后方城市进入文学视野中。具有北平经历的知识分子在成都、昆明与重庆的城市描摹中想象北平,北平与大后方城市进行...
[期刊论文] 作者:苟健朔,李永东,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1
清末民初,中华民众处于多重族群缠绕的复杂语境之中,在不同的社会场域下,民众产生不同的族群观念,以国家名义适应社会潮流.李劼人的“大河三部曲”精准复现了四川民众的族群...
[期刊论文] 作者:苟健朔 李永东,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2021
摘要: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何其芳具有京派作家、川籍作家与延安作家这三重身份,并以多重地方经验建构成渝形象。他首先以京派情愫加工故乡万县,创造真实记忆与幻想糅合的梦景,“梦”醒后,何其芳介入现实,又以莱阳体验重新编码“真实”,改写故乡图景。抗战时期,成渝体验促......
[期刊论文] 作者:苟健朔,李永东,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202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何其芳具有京派作家、川籍作家与延安作家这三重身份,并以多重地方经验建构成渝形象。他首先以京派情愫加工故乡万县,创造真实记忆与幻想糅合的梦景,“梦”醒后,何其芳介入现实,又以莱阳体验重新编码“真实”,改写故乡图景。抗战时期,成渝体......
[期刊论文] 作者:苟健朔,李永东,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2004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何其芳具有京派作家、川籍作家与延安作家这三重身份,并以多重地方经验建构成渝形象.他首先以京派情愫加工故乡万县,创造真实记忆与幻想糅合的梦景,“梦”...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