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305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萧正洪,,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2012
史念海先生,字筱苏,1912年6月24日出生于山西省平陆县。平陆位于中条山南麓、黄河之滨,人文传统颇为深厚,而先生家族一直有尚古学之风。先生生前曾言及其家学渊源,云:"先...
[期刊论文] 作者:萧正洪,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1996
唐《水部式》所载“二水口大斗门”考辨萧正洪唐《水部式》(敦煌所出残卷):“泾渭二水大白渠,每年京兆少尹一人检校。其二水口大斗门,至浇田之时,须有开下(闭)”。“二水口大斗门”原......
[期刊论文] 作者:萧正洪, 来源:中国经济史研究 年份:1999
关中农村灌溉用水资源权属关系的最基本特点是所有权与使用权二者的分离,农民只享有使用权,而包含于水粮之中的水资源使用权费是国家所有权藉以实现的经济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中......
[期刊论文] 作者:萧正洪,,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2004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Back to yield...
[期刊论文] 作者:萧正洪, 来源: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秦农业法律制度包含土地所有制、农业税法、粮食生产与仓储管理、畜牧管理、农业人口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它体现的是国家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广泛而直接的干预。研究表明,主要地不...
[期刊论文] 作者:萧正洪,,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明清时期黄土高原不同地区的传统农民具有相类似的经济理性,但在环境理性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一现象具有深刻的制度性根源。通过产权和乡村社会组织的制度创新,传统农民有......
[期刊论文] 作者:萧正洪,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1996
阿兰·贝克谈中国历史地理研究AlanR.H.Baker萧正洪译世界各地的历史地理学家间的接触、交流、切磋与讨论在过去二十年中显然增加了。但是,西方与中国的历史地理学家们的交往迄今依然不多。......
[期刊论文] 作者:萧正洪, 来源:中国农史 年份:1989
【正】 二、清代陕南种植业盛衰变迁原因清代陕南种植业盛衰变迁似乎可以直观地归结为人口的消长这一简单的原因。然而,将一个地区的种植业的盛衰仅仅看作人口消长的简单结果...
[期刊论文] 作者:萧正洪,, 来源: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长安学丛书》的出版发行,是西安,可能也是中国当代文化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性事件。如果持之以恒,不断地努力建设,相信这一事件会成为世界文化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华民......
[期刊论文] 作者:萧正洪,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清代青藏高原的农业技术存在着不同的地域类型,而作物种植的垂直差异使技术类型的空间分布更具复杂多样性。该地区的作物结构及其分布,典型地反映出高寒农业的特点。单一的种植制度、粗放的耕作方式、落后的水利技术和低效率的工具组合,亦体现了清代青藏高原的自然......
[期刊论文] 作者:萧正洪, 来源:中国农史 年份:1992
秦巴山区开始利用柞蚕不晚于16世纪末而不是通常认为的17世纪末。但柞蚕放养业最兴盛的时期则是乾隆后期即18世纪后半叶,这同流民对山区的开发、市场条件的改善和技术的推广...
[期刊论文] 作者:萧正洪,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对《新唐书》和《旧唐书》中所记载的“漆”、“白芒”、“浑提葱”、“军达”、“龙莎”、“芑茨”、“乳柑”、“竹根”、“买子本实”等植物名称作了考证,指出了通行刊本的若干讹误,并对其中部分植物的产地变化进行了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萧正洪,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本文考察了战国农家发展的基本过程。农家产生于楚,是战国时期楚国农业迅速发展的产物;在其形成过程中,曾受到早期道家学说的影响。流传到黄河中游地区后,农家逐渐融合于法家的农战思想,最终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但农家注重总结和推广农业技术经验的传统,则......
[期刊论文] 作者:萧正洪,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清代中国西部的人口增长并未改变总体人口规模较小和分布极不均衡的基本特点。西部不同地区的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同农业技术类型之间的关系表明,人口与土地的相对稀缺性能够体现技术创新的诱致性机制,但其实现的程度要受到其他自然环境要素和制度性要素的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萧正洪,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2004
陕南御麦(玉麦)非玉米考萧正洪田艺衡《留青日札》、李时珍《本草纲目》等曾以“御麦”或“玉麦”为玉米之异名。今人颇用其旨,据之以考察明清时期玉米的传播过程。然作物之俗名......
[期刊论文] 作者:萧正洪,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1999
清代西部地区的特殊环境条件使粗放类型的农业技术得到广泛采用。在生产实践中一些人对森林植被的重要性开始有所认识,但自然环境条件的恶化仍然未能避免。The special envi...
[期刊论文] 作者:萧正洪,, 来源:当代教师教育 年份:2013
尊敬的各位同学、各位老师:rn上午好!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今天于此举行的陕西省及陕西师范大学第一个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教育学原理博士点创建十周年的纪念活动.我谨代...
[期刊论文] 作者:萧正洪, 来源:中国农史 年份:2021
唐代中央集权体制下的乡村基层组织具有督导农业生产发展的法定职责,其历史必要性来自于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实施.按比户口、检察非违、课植农桑和催驱赋役等各项职责皆具有重...
[期刊论文] 作者:萧正洪,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1996
唐代关中的蚕桑问题萧正洪据《唐六典》、《元和郡县图志》、《新唐书·地理志》和《通典》等所载贡赋情况,可推知唐代关中蚕桑生产之地位。这一点业已有多人研究。史念海先生......
[会议论文] 作者:萧正洪, 来源:中国古都研究(第三十一辑 年份:2016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