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007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葛承雍, 来源:中国历史文物 年份:2002
陈寅恪先生推测元稹《莺莺传》中的主角崔莺莺原型是与酒家胡有关的中亚粟特种族女子。本文继续其思路补充新证:一、蒲州唐河中府治所官衙“绿莎厅”可能是粟特语“首脑、头...
[期刊论文] 作者:葛承雍,,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正】 在秦汉史这幅古老而又叠合的画卷上,已留下了多少学者的辛勤心血,以致于后来的研究者大有“山重水复”之感。但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黄留珠近著《秦汉仕进制度》,却是...
[期刊论文] 作者:葛承雍,, 来源: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2008
长期以来,考古出土和海内外各家收藏的被定名为"抱物胡俑""抱鱼人形尊""胡人尊形器""抱鸭壶坐俑""抱插花花瓶俑"等造型,一直令人不解。本文通过对古代中国葡萄酒传人的文史分...
[期刊论文] 作者:葛承雍,, 来源:考古 年份:2008
摩尼教作为一个公元3世纪后流行东西方的世界性宗教,其神学体系中有关性观念的描述,在世界古代几大宗教中独树一帜。但以往人们对此的认识都是在摩尼教文献中寻章摘句,...
[期刊论文] 作者:葛承雍,,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93
摧残人性的宦官制度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虽然古代世界如希腊、罗马、埃及、土耳其、朝鲜等国都曾有过役使残阔人的历史,但就人数众多、时间长远、规范完备、制度严密而...
[期刊论文] 作者:葛承雍,,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鉴于文化景观对历史名城的特殊价值,剖析了当前历史名城景观建设中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实例,认为历史文化“物化”为城市形态、城市景观已是生产力的表现;特别是针对西安作...
[期刊论文] 作者:葛承雍,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目前史学界评价王莽的流行观点,以张志哲等同志《王莽与刘秀》(《中国史研究》1980年第2期)、《论光武中兴之业》(《文汇报》1979年7月6日、10月19日)几篇文章为代表,认...
[期刊论文] 作者:葛承雍,, 来源:考古 年份:2003
2001年,在西安市东郊一座唐墓中出土了一方契丹王李过折的墓志,共计19行369字,记载了开元年间契丹与唐朝的关系,反映了契丹政权内部的矛盾、分化状况和唐朝的边疆政策,陈述了...
[期刊论文] 作者:葛承雍,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84
在唐开元、大宝时期,高力士蜚声宫闱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学术界历来把他定为劣迹昭彰的反面阉贵。我认为这个结论似欠公允,有必要再进行具体探讨,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期刊论文] 作者:葛承雍, 来源:西域研究 年份:2005
西域移民进入长安后生活环境随着时代变化而有所变化,由初唐的胡汉融合到盛唐的大国心态,逐渐变化为中唐“屈辱”的社会心理与晚唐的受排挤、被压制。作者从唐人对待藩将、胡...
[期刊论文] 作者:葛承雍,, 来源:文物 年份:2017
在寺院道观中供奉燃灯石台曾为盛唐时的流行风尚,但实物留存较少。西安碑林于20世纪50年代入藏的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燃灯石台,其上刻《燃灯石台赞》铭文,并署有供灯祈福者的...
[期刊论文] 作者:葛承雍,, 来源:文博 年份:1988
服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服装规范化是封建王朝大一统政治和道德秩序的体现,而服装时尚化则是一个时代社会生活与世态民风变化的反映。尤其是唐代服装对当时...
[期刊论文] 作者:葛承雍,,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94
唐玄奘晚年活动散论葛承雍西北大学历史系唐玄是世界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宣传他的生平故事和介绍他的文化功绩,已出版了很多著述。或强调他酉行求法,或着眼他翻译佛经,或研......
[期刊论文] 作者:葛承雍,, 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在我国以大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对废墟美学的忽视与阙失,造成了对许多遗址的破坏与毁灭。作者从文化审美视界切入,论述了废墟给人类镌刻下的厚重记忆,指出遗址不仅是...
[期刊论文] 作者:葛承雍,,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09
2006年洛阳出土的《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幢记》石刻,不仅证明了洛阳景教徒的传教活动,也证明唐代两京景教之间的互相联系与遥相呼应。通过从时代背景、地域空间、中外人名、民...
[期刊论文] 作者:葛承雍,, 来源:文物 年份:2014
元代胡人就是色目人,笼统指来自西域中亚、波斯、阿拉伯以及欧洲的族群人种。终元一代,他们既是族群政治的受惠者,又是蒙元民族矛盾的牺牲品。学术界近年来关于色目人的...
[期刊论文] 作者:葛承雍,, 来源: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2015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境内出土的中古时期外来文物不断涌现,为我们研究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提供了新材料与新视角,也揭示了中国古代文明与世界文明沟通的历史轨迹。令人瞩目的是,...
[期刊论文] 作者:葛承雍,, 来源:考古 年份:2014
2005年89月,西安市西三环北石桥村一座唐墓出土了一批陶俑等遗物,还有一方墓志,刻有"大唐故奚质子右威卫将军热壤墓志铭"[1],提供了古代北亚细亚奚族活动的新线索,这是考...
[报纸论文] 作者:葛承雍,, 来源: 年份:
冬去春来,万物苏醒,3月初我们在春寒凉意中奔赴山西忻州,实地考察了抢救性发掘的九原岗北朝墓。过去我们爱对陕西西安、河南洛阳的汉唐壁画墓深查细究,对山西大地上北魏、北朝发......
[期刊论文] 作者:葛承雍, 来源:寻根 年份:2000
在中国北方汉语方言中,有许多地方将用湿度适中的黏土放在模子中夯打而成的方形土坯,叫作“胡墼”。例如陕西关中“胡墼”,又写作“胡基”、“胡期”或“胡其”,山西太原、忻州、......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