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251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葛昌斌, 来源:贵州大学 年份:2006
小麦抗病种质贵农775是原贵州大学张庆勤教授利用远缘杂交育成的著名抗源材料,在抗病育种和生产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其进行了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王俊岭,葛昌斌,, 来源: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年份:2010
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居于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网络构架中的末端,又置身于区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的前端,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在农业科技创新中所...
[期刊论文] 作者:黄全民,廖平安,葛昌斌,,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2014
介绍了小麦优异种质资源漯麦4号,从利用漯麦4号做亲本选育出的小麦品种数量来表明漯麦4号是一个优秀的小麦种质资源,建议小麦育种者可以把漯麦4号做为主要育种资源。...
[期刊论文] 作者:葛昌斌 廖平安 黄全民,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2016
摘要:针对玉米秸秆还田后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设计连续3年增施秸秆腐熟剂的定位试验,以秸秆不还田、不施任何肥料为对照,同时设置拔节期追施氮肥和增施精制有机肥处理。通过连续3年的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增施秸秆腐熟剂可以显著提高小麦叶龄,促进小麦次生根的生长,提高......
[期刊论文] 作者:廖平安,郭春强,葛昌斌,, 来源:作物研究 年份:2007
小麦新品种漯优7号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优质小麦育种室选育的小麦品种,该品种稳产、高产,综合抗性好,节水高效,光和效率高,肥水利用力强,产量三要素协调:成穗数564万/hm2,穗粒...
[期刊论文] 作者:黄杰 王君 宋丹阳 葛昌斌, 来源:天津农业科学 年份:2021
基于熵权法的DTOPSIS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漯麦906’的综合评价...
[期刊论文] 作者:葛昌斌,张春映,张运栋, 来源: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年份:2010
结合漯河市农科院农业科技推广的实际,介绍了农技推广的主要做法,如建立了高产示范基地和技术专家负责网,开展科技服务与漯河市科协等单位合作等形式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同时......
[期刊论文] 作者:黄杰,王君,葛昌斌,于蕾,曹燕燕,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2020
本研究以204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分析黄淮南部试验品种(系)对赤霉病的抗性及抗性来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中没有对赤霉病抗性在高抗及以上的品种,中抗及中感的品种也较...
[期刊论文] 作者:郭春强,葛昌斌,廖平安,黄全民,, 来源:河南农业科学 年份:2008
漯优7号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小麦新品种,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该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并对其丰产稳产性、适应性及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漯优7号4年平均比对照......
[期刊论文] 作者:郭春强,廖平安,葛昌斌,黄全民,, 来源:中国种业 年份:2008
漯优7号是河南省漯河市农科院于1996年以豫同843/周九的F1作母本,以豫麦2号/千斤早的F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2003—2006年参加河南省小麦旱地冬水组区域试验.2......
[期刊论文] 作者:葛昌斌,廖平安,郭春强,秦素研,,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8
小麦条锈病是直接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性病害之一,也是世界性病害。概述了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的常用研究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蒋亚琴, 司学刚, 张运栋, 葛昌斌,,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9
当前玉米秸秆还田量逐年加大,由于不能及时腐熟分解,直接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而增施秸秆腐熟剂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办法。试验选用3种秸秆腐熟剂,研究不同处理对秸秆干物质量...
[期刊论文] 作者:曹燕燕,廖平安,郭春强,葛昌斌,黄杰,,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2015
为全面了解小麦新品种漯麦6010的特征特性和生产利用价值,以2010-2012年湖北省小麦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比较了漯麦6010和对照品种郑麦9023在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品质和抗病性...
[期刊论文] 作者:郭春强,廖平安,曹燕燕,葛昌斌,张兰, 来源:中国种业 年份:2013
自开展小麦育种研究以来,共育成推广了18个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667万hm2以上,并且在产量潜力、抗病性、抗倒性和品质育种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育种方法上也有很大改进,但还......
[期刊论文] 作者:刘社方,秦素研,葛昌斌,张运栋,,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2011
砂姜黑土是一种僵黏瘦瘠,易涝、渍、干旱的中低产土壤。通过对漯河小麦综合试验站5个示范县砂姜黑土地小麦生产的调研,分析当前砂姜黑土小麦生产现状,研究制约小麦产量和品质...
[期刊论文] 作者:刘社方,秦素研,葛昌斌,张运栋,,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2011
对2007—2010年小麦白粉病菌的生理小种类型、小种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粉病菌小种种群结构复杂,共鉴定出36个生理小种,优势小种分别为31号、111号、311号生理小种,...
[期刊论文] 作者:葛昌斌,徐如宏,任明见,张庆勤, 来源: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年份:2005
采用品种间杂交(阿春4×一粒葡矮)创造了具有丰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1和14+15亚基的小麦新品系,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系的Glu-A1和Glu-B1位点上分别编码1和14+15...
[期刊论文] 作者:张超,陆和平,葛昌斌,徐如宏,张庆勤,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5
对小麦抗病种质贵农775与西农97148的F2后代人工接种CY32条锈病菌,对其进行了抗性鉴定,通过卡方检测抗感病单株分离比例,确定贵农775携带有2对重叠抗条锈病基因。从128个AFLP引...
[期刊论文] 作者:葛昌斌,徐如宏,任明见,张庆勤, 来源: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年份:2005
采用品种间杂交(阿春4×一粒葡矮)创造了具有丰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1和14 +15亚基的小麦新品系,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系的Glu-A1和Glu-B1位点上分别编码1和14+15亚基...
[期刊论文] 作者:葛昌斌, 秦素研, 黄杰, 曹燕燕, 廖平安,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2022
为探究秸秆还田后采取何种耕作方式可以显著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危害,2016-2021年在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杜曲镇前韩村开展秸秆还田+耕作方式的定位试验,设置秸秆不还田、耕深25cm(T1),秸秆全量还田、耕深15(T2)、20(T3)、25(T4)和30cm(T5)处理,研究秸秆还田状态下微调的耕作方式对......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