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262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葛晓音,,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郡斋诗源于二谢,但自唐代大历以后数量才明显增多,其创作主力是一些自诩为"沧洲吏"的郡县官吏。中晚唐内外官迁转状况及文人吏道观的变化致使担任州县官的文学之士大大增多、...
[期刊论文] 作者:葛晓音,,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4
关于卢照邻的生平,近年来有傅璇琮、任国绪、陈贻焮等诸位学者先后发表过专论,为这位初唐才子的一生行迹勾出了大致的轮廓。这些文章用力很勤,不少见解富有启发性,有的...
[期刊论文] 作者:葛晓音,,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1989
北宋诗文革新是唐宋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但目前对这一运动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重要环节及其背景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作者根据大量原始材料,试图从探索此时期文风...
[期刊论文] 作者:葛晓音,,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4
文学史上的"中唐",一般是指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到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大约70年的这段时期。从大历到唐德宗贞元(785—805)初的前20年,是文学从盛唐转向中唐的过渡时期...
[期刊论文] 作者:葛晓音,,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4
三、儒学复兴之后的士大夫文学汉代自武帝始,儒学一统天下。魏晋以来,玄学(老庄哲学)盛行。东晋以后,佛教兴起。四百年间,儒学极度衰落。初唐虽曾屡次提倡儒学,但因更重...
[期刊论文] 作者:葛晓音,,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6
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山水名篇。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那些描写名山大川的七言和杂言歌行。这些诗气势豪放纵逸,想象丰富奇特,用仙境和幻境构成了壮丽奇谲的理想世界...
[期刊论文] 作者:葛晓音,,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4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 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穷年忧黎元, 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非无江海志,潇洒...
[期刊论文] 作者:葛晓音,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葛晓音,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99
绝句作为一种诗歌体裁,其起源和形成过程至今仍不甚清楚。元明以来通用的“绝句”定义,其实是以绝句在中晚唐至宋代定型以后的形式为对象的,不能概括盛唐以前绝句在声律及体制格......
[期刊论文] 作者:葛晓音,,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6
本文分两步探讨了五言句二三节奏的形成过程,以及五言体寻找句序以构成篇制节奏的多种途径,指出早期五言诗之所以大量使用叠字、对偶、顶针、排比等修辞重叠,主要是为了解决...
[期刊论文] 作者:葛晓音,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期刊论文] 作者:葛晓音,,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四言诗随着语言的发展实字化以后,由于单句语法意义的独立,失去了诗经体四言丰富多变的富有节奏感的句序。而在汉魏到两晋长达四百年的重构体式的探索中,实字四言所找到的新...
[期刊论文] 作者:葛晓音,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如果说《诗经》的比兴是以兴为主,那么屈赋的比兴则是以比为主。历来认为发生这一转化的原因,主要是受到春秋战国“隐语”的影响。但通过比较隐语的联想方式及体用特征,可以...
[期刊论文] 作者:葛晓音,,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所谓汉魏五言的"古意",主要以汉诗的特征为标准。就内涵而言,"古意"指汉诗所表现的人心之至情,世态之常理,即抒情言志具有普世性和公理性的特质。就艺术而言,汉诗的"古意"指...
[期刊论文] 作者:葛晓音,,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明后期诗论中关于七言律的取向之争,反映了盛唐派对七律发展中正与变的不同认识。被视为"正宗"的盛唐七律平和优雅、高华壮丽,这种格调的形成与七律和乐府歌行的同源性以及早...
[期刊论文] 作者:葛晓音,,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由日本《新撰乐谱》所录的"盘涉参军"可知,唐代传到日本的"参军"本来是大曲。通过考辨可以确认唐大曲和日传唐乐大曲的相同结构形式是:散序(游声、荒序等)→中序(飒踏、排遍)...
[期刊论文] 作者:葛晓音,,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欧阳修知贡举,利用考试取士的机会对当时学者以“险怪奇涩”相尚的文风痛加排抑,使“场屋之习,从是遂变”(《四朝国史·欧阳修传》)。这是他所领导...
[期刊论文] 作者:葛晓音,,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杜甫的五排在传统五排体制的基础上,从韵数和题材风格区分出以六韵体为主的较短篇幅和十韵以上较长篇幅两种类型,而倾力于初盛唐诗人极少创作的长篇排律。他不仅借干谒、颂美...
[期刊论文] 作者:葛晓音,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葛晓音,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1995
本文通过研究歌行体裁的演变过程,对照新旧乐府的内容和形式,探讨了新乐府的缘起。认为在初唐至中唐大量创作歌行的过程中,由于“歌”类、“篇”类与“行”类的分工趋于明确,...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