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198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蔡亚港,, 来源:福建稻麦科技 年份:1990
根据武夷山市7个气象站(哨)历年气候资料,分析了水稻安全生长的热量时空分布,提出熟制、品种及生育期的合理布局。(1)一年中气温呈正态分布,旬均温的直减率为每100米0.32~0.52...
[期刊论文] 作者:蔡亚港,, 来源:福建稻麦科技 年份:1993
近年,武夷山市再生稻发展迅速,但成功率低,产量悬殊很大。为揭示再生稻高产栽培的理论,建立再生稻高产栽培的技术模式,开展了水稻分蘖再生性状的调查研究,简报如下。调查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蔡亚港,, 来源:福建稻麦科技 年份:1992
解放以来,武夷山市水稻单产提高2.3倍,总产增加3.2倍,上过4个台阶,现在正在爬第五个台阶。为了进一步提高大面积产量,今后必须把良种良法、低产田改造、高产田开发和发展再生...
[期刊论文] 作者:蔡亚港,, 来源:福建稻麦科技 年份:1992
经调查和分析再生稻的产量结构,结果是,穗数的变异及其对产量的通径最大(c.v=15.9%,p1→y=0.8220),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密切(r1y=0.7032)。表明穗数是影响再生...
[期刊论文] 作者:蔡亚港, 来源:福建稻麦科技 年份:2011
中国人口持续增长,耕地日益减少,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从保护耕地、依靠科技进步等八个方面介绍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措施。...
[期刊论文] 作者:蔡亚港,, 来源:福建稻麦科技 年份:2009
建国60a来,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上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这是举世公认的一大奇迹,特别是改革开放30a来,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肉类、水产品等产量均列世界第一位,农产品基......
[期刊论文] 作者:蔡亚港, 来源:福建农业科技 年份:1986
连城县隔口,海拔400米.1716.5亩稻田分布在溪河两岸,属暖地沙漏型双季稻田.由于土壤沙质、瘠瘦,保肥能力差.攻得起,保不住,易早衰.而且地处河谷低地,春夏雾大露重,早稻穗颈瘟...
[期刊论文] 作者:蔡亚港, 来源:中国农技推广 年份:1995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1954年出生在福建省九龙江畔龙海市的一个村庄。童年时代,家乡贫穷落后,一直吃国家的返销粮。我当时就想,怎样才能使家乡的农田变得肥沃?怎样才能使父老乡亲们丰衣......
[期刊论文] 作者:蔡亚港,朱文琼,, 来源:福建稻麦科技 年份:1993
前三年连续进行催芽肥试验,肯定了最高施肥量为每亩尿素18公斤,最佳施肥期是头季稻齐穗后18天施2/3肥料,成熟收割后施1/3肥料。本次以3种元素4种化肥再作对比,以期摸清NPK元...
[期刊论文] 作者:蔡亚港,李凌, 来源:福建稻麦科技 年份:1994
吨谷田再生稻物质和产量的形成观察蔡亚港,李凌,方各海,许续绵,甘兴旺,官祥责(武夷山市星村镇农技站)为揭示高产再生稻的生长发育、物质生产与分配及产量形成规律,为再生稻高产栽培提......
[期刊论文] 作者:谢再发,蔡亚港,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2004
枝豆是豆科大豆属一种菜用型大豆品种,现已成为闽南地区主栽蔬菜品种,仅龙海市年种植面积达6万亩.经调查13户多年种植枝豆的专业大户,普遍存在N、P、K肥搭配不当,施用方法不...
[期刊论文] 作者:蔡亚港,钟家魁, 来源:福建稻麦科技 年份:1995
武夷山区蓄养再生稻的技术经验蔡亚港,陈辉忠,谢再发,方各海,许显明,钟家魁,李凌(武夷山市星村镇农技站354303)武夷山市星村镇黄村村,地处北纬27‘39’、海拔220米。为发掘自然资源生产潜力,省农科院......
[期刊论文] 作者:蔡亚港,吴少宏, 来源:福建稻麦科技 年份:1996
播期对再生稻的影响蔡亚港,吴少宏(武夷山市星村镇农技站354303)(武夷山市种子公司354303)武夷山市星村镇黄村属暖地温地交接地带,具有种植双季稻的气候条件。于1990年起在这个村推广汕优63杂交稻与双......
[期刊论文] 作者:姜照伟,蔡亚港, 来源:福建稻麦科技 年份:1999
为了探索杂交稻分蘖调控技术,对不同栽植密度中不同出生期分蘖的性状进行追踪观察,明确;(1)主茎,秧田分蘖和栽后头10d分蘖的出生数,随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成穗率100%,穗大粒重构成总穗数的47%-83%,总......
[期刊论文] 作者:姜照伟,蔡亚港, 来源:福建稻麦科技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蔡亚港,李义珍, 来源:福建稻麦科技 年份:1999
为了探索杂交稻分蘖成穗规律,对5个杂交稻组合进行定株定蘖追踪观察,明确:(1)有效分蘖临界期在移栽后20d分蘖力强,总茎蘖数多的组合在移栽后15d;(2)本田期有效分蘖是移栽后头4片新生叶的“同种”......
[期刊论文] 作者:蔡亚港,陈其能, 来源:福建稻麦科技 年份:2004
我国早稻的大多数品种米质低劣,逐渐被挤出市场,导致近年来早稻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培育和推广优质早稻品种成为紧迫的课题.厦门大学育成的优质早籼品种佳辐占,2003年通过福...
[期刊论文] 作者:苏连庆,蔡亚港, 来源:福建稻麦科技 年份:1999
龙海市东园镇位于九龙江下游平原,北纬24°23′,东经117°53′,属南亚热带气候。该镇66.67hm2水稻高产示范片,1997年起列为福建省水稻新品种丰产示范区之一。任务是展示国...
[期刊论文] 作者:苏连庆,蔡亚港, 来源:福建稻麦科技 年份:1999
为了提高杂交稻施肥效应,设置了不同施肥量试验,结果明确;(1)杂交稻适宜的施肥量为每公顷N144 ̄170kg,P63 ̄75kg,K120 ̄140kg;(3)适宜的施肥水平,形成了较大的库容量,增强了中后期的干物质生产力。......
[期刊论文] 作者:陈其能,蔡亚港,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2005
我地多年来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特优63”,摸清其产量结构特征及各构成因素在产量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为建立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1方法在最近五年各季成熟期,按好中...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