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264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锦娟,赵聚国,, 来源:浙江水利科技 年份:2009
针对金丽温高速公路丽青段工程特点及水土流失现状,对该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范围、监测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就该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后续工作建议。...
[期刊论文] 作者:王帅,赵聚国,叶碎高,, 来源:亚热带水土保持 年份:2008
河岸带生态系统在人类强烈干扰下退化严重,是河道治理的主要对象,随着河道治理理论的发展,近自然植物措施将逐渐代替传统工程措施。综述了河岸带植物的形态和生理生态水文效...
[期刊论文] 作者:赵聚国,邵建荣,陆芳春,, 来源:浙江水利科技 年份:2015
浙江省平原河网地区水系密布,降雨丰沛,在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极易使水土流失入河,造成河道淤积,影响河道防洪功能。通过对平原河网地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重点、难点进...
[期刊论文] 作者:赵聚国,陈国伟,陆芳春,, 来源:浙江水利科技 年份:2014
平原河网区水利工程主要指在平原河网区建设的河道工程、闸站工程、航道工程、引水工程等生产建设项目。以浙东引水萧山枢纽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为例,对浙江省平原河网区水利工程......
[期刊论文] 作者:张锦娟,陆芳春,赵聚国,, 来源:浙江水利科技 年份:2012
坡面是土壤侵蚀区最基本的地貌单元,坡面土壤侵蚀监测是土壤侵蚀微观监测的基本内容,是定量研究水土流失的基础环节。对国内外坡面土壤侵蚀监测研究现状及技术方法进行了阐述,提......
[期刊论文] 作者:赵聚国,于海兵,叶碎高,, 来源:浙江水利科技 年份:2011
为加快改善沿海河道生态环境,采用植物措施是目前较为合理的选择。根据植物生态学特性及实地调查分析,对植物种类筛选、植物配置模式构建、栽植辅助技术进行研究,并建立相应的模......
[期刊论文] 作者:马华华,张建伟,赵聚国, 来源:亚热带水土保持 年份:2018
目前浙江省正在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的生产建设项目超过300个,通过抽选部分典型项目进行水土保持监测成果质量核查,掌握全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质量情况,以期改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会议论文] 作者:赵聚国,陆芳春,张锦娟, 来源:全国第六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4
浙江省平原河网地区水系密布,降雨丰沛,在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极易使水土流失入河,对河道造成淤积,影响河道防洪功能.通过对平原河网地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重点、难点...
[会议论文] 作者:罗帷, 赵聚国, 马云梅, 周洁, 陈曦,, 来源: 年份:2004
近年来,海宁市对河长制管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河长制管理工作走向纵深的推进阶段,适时启动了"五水共治"智慧管理平台和河长制信息化建设,对河湖管护起到了...
[期刊论文] 作者:赵聚国,叶碎高,岳春雷,陈友吾, 来源:浙江水利科技 年份:2007
为了应用植物措施进行平原地区生态河道建设,对浙江省平原地区河道植物种类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筛选出95种植物作为浙江省平原地区生态河道建设的推荐物种。...
[期刊论文] 作者:叶碎高,赵聚国,应聪惠,王帅,, 来源:黑龙江水专学报 年份:2007
植物措施因其固土护坡、生态保护功能,被广泛应用于河道整治工程中。介绍了研究课题的试点工程及水土保持功能观测情况,总结了河道坡岸在植物措施实施各阶段的水土流失特点。对......
[期刊论文] 作者:江政儒, 杨轶, 赵聚国, 李奕建,, 来源:浙江水利科技 年份:2019
通过丽水市本级中小型水利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的开展,总结分析前一阶段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重建轻管、竣工验收拖延导致未及时形成固定资产政策处理费用超概算、前期专项审批...
[期刊论文] 作者:时腾飞, 马昌臣, 张锦娟, 赵聚国,, 来源:浙江水利科技 年份:2019
基于舟山市海岛地区地形地貌、区域生态功能及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将舟山市划分为舟山本岛水土涵养区、群岛开发环境维护区、海洋岛屿生态保护区3个类型区,并提出分区水土流失...
[会议论文] 作者:赵聚国, 叶碎高, 林晓霖, 于海兵,, 来源: 年份:2004
沿海围垦新增用地的同时,围区河道也随之增多,为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和营造河流景观,本文从沿海河道的特点出发,提出河道生态修复植物选种及配置原则并设计种植方案,在浙江省沿...
[期刊论文] 作者:付兴涛,叶碎高,赵聚国,张丽萍,吴希媛,,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2009
为了监测工程实施后生物措施对人工河岸的恢复效应,在浙江省选择典型河段海宁、慈溪、上虞和义乌市人工河岸采集土样,风干后进行土壤化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实施生物措施后,河岸......
[会议论文] 作者:赵聚国[1]叶碎高[2]林晓霖[3]于海兵[1], 来源:第二届中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 年份:2010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