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204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赵鸣芳, 来源:江苏中医药 年份:2005
麻黄汤是辛温解表的代表方,但其治疗的病证并非局限于“表证”,不能因其发汗峻烈,而畏用甚至不用。无汗、恶寒、高热、身痛、身痒、脉浮、咳喘、浮肿等症状,是麻黄汤治疗病证...
[期刊论文] 作者:赵鸣芳, 来源:江苏中医 年份:2000
“经方”一般是指《伤寒杂病论》一书中的处方。当前经方应用有面广量大、形式多样、思路活跃等特点 ,但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如有名无实、有方无药、认病用方等 ,尚需...
[期刊论文] 作者:赵鸣芳, 来源:江苏中医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赵鸣芳,, 来源:中医文献杂志 年份:1995
陈亦人教授治疗耳鸣耳聋经验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210029)赵鸣芳陈亦人教授系全国著名伤寒学家,博士研究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力倡“六经钤百病”,常言:“《伤寒论》非伤寒外感专书......
[期刊论文] 作者:赵鸣芳,, 来源:江苏中医药 年份:2005
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其作用多途并非“解表”一端,临床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治疗。脉弱、恶风、低热、汗出、纳呆、大便不调、疼痛喜温喜按等症状,分别是桂枝汤治...
[期刊论文] 作者:赵鸣芳, 来源:国医论坛 年份:1999
乌梅丸治蛔厥的机理是安蛔止痛,具有改变蛔虫生存环境及抑制蛔虫活动两方面的作用;其组方刚柔相济、体用双调,寒热并用、补泻兼施,开合升降、调畅气机,充分体现了和解剂的配伍特点......
[期刊论文] 作者:赵鸣芳,, 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07
为顺应时代的需要,新世纪版《伤寒论》讲义改名为“伤寒学”,其篇章名称及全书的体例、内容与以往教材有所不同,这些变动有值得商榷之处。伤寒学与《伤寒论》学是两个不同的学术......
[期刊论文] 作者:赵鸣芳,, 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10
《伤寒论》中浮紧、浮缓、浮数都是表寒证的具体脉象表现,后世医家往往未能很好理会表寒证出现浮数脉的事实,或者是忽略这些细节,直至将浮数脉作为表热证的对应脉象,而把浮数脉剔......
[期刊论文] 作者:赵鸣芳,,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04
胃下垂指胃脏下垂,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线以下的情形而言。习见时医照搬补中益气汤治疗,效者固多而未效者亦复不少。究其原因,胃下垂中,单纯中虚下陷者虽多,虚实夹杂者亦屡见......
[期刊论文] 作者:赵鸣芳,, 来源:中医教育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赵鸣芳, 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1999
“经方”一般是指《伤寒杂病论》一书中之处方。系统分析了《伤寒杂病论》中方剂的主要特点:方证相应、一方多证,配伍严谨组方缜,组方缜密,味少效宏。经方由有诸多优点,成为创制新......
[期刊论文] 作者:赵鸣芳,, 来源:江苏中医药 年份:2005
半夏泻心汤是和解剂的代表,应用广泛,涉及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等多个系统的病证,尤其是消化系统病证更为常用,效果显著,是历代医家公认的治疗脾胃病的良方。心下痞...
[期刊论文] 作者:赵鸣芳, 来源:江苏中医药 年份:2005
五苓散几乎参与了水液代谢的全过程,非“利小便”一端,临床治疗病证50余种。小便不利、水肿、局部水液潴留、呕吐、下利、心下痞、眩晕、口渴欲饮、饮不解渴等症状,分别是五...
[期刊论文] 作者:赵鸣芳,, 来源:新中医 年份:2010
传统的中医药教育,常常将太阴病或者说脾虚寒证与理中汤挂在一起。理中汤是治疗太阴病的代表方,并且似乎已经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一讲脾虚寒证就只想到理中汤,把脾虚寒证等...
[期刊论文] 作者:赵鸣芳,,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年份:2010
"因于寒,体若燔炭,汗出而散"。"麻黄(汤)八症"中有四症是疼痛,即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病毒性外感病尤其是流行性病毒外感疾病早期出现的高热、头身疼痛等突出表现,符...
[期刊论文] 作者:赵鸣芳, 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份:2010
桂枝汤所治太阳中风是感受风邪引起。卫强营弱的实质是营卫俱弱,中焦虚寒是其根本原因。温中补虚,健运中焦,生化营卫气血是桂枝汤解散外邪、调和营卫的基础。桂枝汤作用多途,...
[期刊论文] 作者:赵鸣芳, 来源:湖南中医药导报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赵鸣芳,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04
太阴病篇在[1]六经病篇中篇幅最小,仅有8条原文,后世许多医家也因此将太阴病证治局限于8条条文中,现行的多版教材仅将太阴下利证视为太阴病本证....
[期刊论文] 作者:赵鸣芳, 来源:中医药文化 年份:2013
随证治疗是中医经典用药模式.随证治疗模式来自于《五十二病方》《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而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方证范例的掌握程度,可决定随证治疗......
[期刊论文] 作者:马晓伟,赵鸣芳,, 来源:黑龙江中医药 年份:2011
玻璃体混浊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