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369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邹秋珍,, 来源: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4
本文以战国时期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为语料①,考察战国时期第一人称代词的时间性问题。先秦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系统比较复杂,有"吾、我、卬、余、予、朕、台"等。但从殷商至西周...
[期刊论文] 作者:邹秋珍,, 来源: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上古自然神话,是中国传统文化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民创制汉字的重要材料。以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和历代文献语料为依据,坚持文字、文化、神话互相求证的原则,对...
[期刊论文] 作者:邹秋珍,,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年份:2011
语言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交际工具,一个人语言表达的能力直接影响着他的交际水平。在社交活动中,为了创造友好的、和谐的交际环境,语言表达者必须掌握一定的交际原则。本文将从...
[期刊论文] 作者:邹秋珍,, 来源: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撇开把汉字看作是一个单纯的记录符合的观点,从汉字与汉文化、汉字与汉语、汉字与世界文字发展趋势等方面,在世界语言文字发展变化的浪潮中整体上把握中国汉字的属性和命运,...
[期刊论文] 作者:邹秋珍,, 来源:平顶山学院学报 年份:2011
以战国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为语料①,考察战国时期第三人称代词在数量、时间性和句法功能方面呈现的面貌。战国语料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第三人称代词有"之""其""彼""厥"等。"之"是最常用的......
[期刊论文] 作者:邹秋珍,, 来源: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2015
上古神话传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民创制汉字的重要材料。以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和历代典籍为依据,坚持文字、文化、神话互相求证的原则,对炎帝、黄帝神...
[期刊论文] 作者:邹秋珍,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2010
本文以战国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为语料①,来考察战国时期第二人称代词在称数和句法功能方面呈现的面貌。第二人称代词没有数的分别,不过有些代词"女(汝)、尔、若",以表单数为主,表......
[期刊论文] 作者:邹秋珍,, 来源:南昌高专学报 年份:2010
《论语》中第二人称代词比第一人称代词使用的次数少得多,这与第二人称代词在使用对象上要求甚严有关。本文试从使用对象、句法功能和称数等三个方面对《论语》中的第二人称代......
[学位论文] 作者:邹秋珍,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 年份:2006
先秦汉语代词系统比较复杂,人称代词研究是上古汉语语法研究领域的重要环节。本文力图对战国时期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出现的人称代词进行全面的统计、归纳整理,通过定量和定性......
[期刊论文] 作者:邹秋珍, 胡伟,,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根据语言的经济原则,一种语言中也不应该有两个功能完全相同的人称代词,"我"和"吾"的区别是代词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三个平面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单音词研究的五个平面。对单音......
[期刊论文] 作者:邹秋珍,胡伟,,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2
“无A无B”中的A、B可以是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量词性成分,A、B间主要存在四种语义关系:同义关系、类义关系、反义关系和相关关系。“无A无B”可作谓语、宾语、定语、状......
[期刊论文] 作者:邹秋珍,刘春萍,,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本文对《论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并从使用对象、句法功能、称数三个方面对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朕”进行具体的讨论和研究,以考察它们在这...
[期刊论文] 作者:邹秋珍,张玉金,胡伟,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句法功能是语法的重要范畴。经统计认为,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几乎均可用作主语、宾语、定语,没有哪一个在某种句法功能上有绝对的限制;第一人称代词没有类似俄语、英语那种...
[期刊论文] 作者:胡伟, 邹秋珍, 杨林青, 高倩,,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吾和我的区别是代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考察了战国、秦至西汉文献中第一人称代词的"吾"、"我",比较了它们的发展变化,纠正了前人时贤的一些有失偏颇的说法,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