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721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郭西安,,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孔子作《春秋》"说在中国经学历史上兹事体大且历经纷争。在比较诗学的研究视域下,福柯"作者功能"理论为重新讨论西汉时期的相关言述提供了新进路。孔子实际上是以"作者功能...
[期刊论文] 作者:郭西安,,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15
杨乃乔认为,比较文学的学科边界凭借语际与跨界两个维度的优势迅速向外扩张,最终比较视域与杰弗里·巴勒克拉夫的全球史观相呼应,成为比较文学研究者的身份标志。曹洪洋认为,...
[期刊论文] 作者:郭西安,, 来源: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2013
本文试图以"《春秋》三传"中"楚庄王伐陈"为例展开个案解读,以此探讨如下实践之可能:以经学诠释学的话语修辞策略为论题,建立一种诠释学与符号学相结合的分析模式。本文以利...
[期刊论文] 作者:郭西安,,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2015
一、引论1971年,德里达发表了学术长文《白色神话一哲学文本中的隐喻》(La mythologie blanche : La mktaphore dans le texte philosophique )....
[学位论文] 作者:郭西安,, 来源:复旦大学 年份:2009
“象外之境”概念在中国古典诗学传统里具有贯通性的意义,而“象”与“境”本身就是两个重要的诗学范畴,二者这种辩证关系的确切表达出现在中唐时期,这一现象绝非偶然,而是有...
[期刊论文] 作者:郭西安,,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15
在汉学及其后设研究中,中外学者都爱用"视角"一词来指称其研究定位乃至解决进路的思考,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视角"这一隐喻源起的复杂性和演变史,更少人关注到"视角"观念在当代...
[期刊论文] 作者:郭西安,, 来源: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2018
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古代文论遗产,"知人论世"观进入现代理论视野与跨文化的语境时遭遇了新的挑战。这一批评观提出了作者、文本与语境三要素及其内在一致性,当代汉学的研究实...
[期刊论文] 作者:郭西安,, 来源: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2015
在中国经学与古典诗学观念中,"作"与"述"之间有着明显的等级序列关系,"作"被赋予了起源与创生的权威地位,对"作"的推崇和保护关联着经学话语的内在矛盾性,既决定了"作"必然召...
[期刊论文] 作者:郭西安,,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从观念构成及话语运作来重访“孔子作《春秋》”的争议问题,可将这一声明解析为三项话语要素:即作者、文本与书写。在汉代,对《春秋》作者的溯归与形塑,关联着《春秋》文本和...
[期刊论文] 作者:郭西安,, 来源: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年份:2011
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在其代表作《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中,传达出比较清晰的文本本位立场与思想史意识。宇文所安以文本细读为重心,以思想史构建和问题意识为条贯,对中国...
[期刊论文] 作者:郭西安,, 来源:社会科学家 年份:2015
文章借镜语言学"共时-历时"视域,与诠释学理论相结合,重访《春秋》经史之辨问题,这一观察进路有助于避免带以后世学科理念的滞重,对古典诗学观念进行回溯与判断的某种时代误...
[期刊论文] 作者:郭西安,, 来源:基督教文化学刊 年份:2020
一、经典重访的语文学入径:沃尔夫与艾希霍恩rn语文学(Philology)在欧洲有着悠久的传统,被视为一切现代人文学科的起源.苏源熙(Haun Saussy)曾作一有趣的譬喻:如果说现在作为...
[学位论文] 作者:郭西安, 来源:复旦大学 年份:2009
“象外之境”概念在中国古典诗学传统里具有贯通性的意义,而“象”与“境”本身就是两个重要的诗学范畴,二者这种辩证关系的确切表达出现在中唐时期,这一现象绝非偶然,而是有...
[期刊论文] 作者:郭西安, 来源: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2020
欧美汉学在方法论和实践上深受语文学理念的影响,并与之一道置身于现代人文学科的机构语境之中.奥尔巴赫的“现世语文学”是现代人文主义语文学的标志性理念.“新语文学”强...
[期刊论文] 作者:郭西安,, 来源: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年份:2002
杰出的人往往有一种强烈的气质。——司汤达普希金一生的诗作中固然不乏充满战斗力的重量级作品和缠绵悱恻的婉约之作,其实他早期的抒情诗即已投射出了他强烈的气质影像。这...
[期刊论文] 作者:郭西安,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2015
一、引论  1971年,德里达发表了学术长文《白色神话——哲学文本中的隐喻》(Lamythologieblanche:Lamétaphoredansletextephilosophique)。[1]如同德里达著作一贯的风格那样,其论述萦回奇谲,逻辑则机巧绵密。文章伊始,德里达大段引述法国作家法朗士(AnatoleFrance,184......
[期刊论文] 作者:郭西安,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20
经学是中国古典资源的主脉,但“经”这一术语的英译在中外学界并未达成共识,译名背后蕴藏的文化预设、学术张力和话语壁垒也尚未获得深入检视与理论反思。作为中国古典传统在对外传播中的重要喻像,“经”的英译表征了西方对“他异性”进行话语规训的诉求及其困......
[期刊论文] 作者:郭西安,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3
全球化时代汉学话语的核心特征突出表现为语文学根基、比较性视野和自反性省思三方面,学者不再把汉学仅仅作为一种对他者时空产生知识治理兴趣的“异托邦”研究,而是将其想象成一个真正的国际领域,使其处于古今中西多学科、多视野、多语境的交汇处。柯马丁等汉学家......
[期刊论文] 作者:郭西安柯马丁,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21
在现代人文学科体系中,比较文学与汉学都具有高度跨界的学术特征.世界语文学的实践、全球学术共同体的交流碰撞、跨学科与跨文化对话的方法论探讨,以及推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参与世界文学话语构建等问题,是当前两个学科的共通性议题,也是人文学科整体关注的热门......
[期刊论文] 作者:柯马丁,付苏,郭西安, 来源:文贝: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 年份:2020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