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176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钟兆西, 来源:农村实用科技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钟兆西,王伟,, 来源:东北农学院学报 年份:1991
比较种子带菌和土壤带菌作为接种体来源的田间试验,结果证明,土壤带菌是田间接种体的主要来源。不同带病水平的种子,即使100%带病,引起病害的严重度没有多大差别,在发病初期...
[期刊论文] 作者:钟兆西,王伟,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1989
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aojina)在大豆叶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较在PDA上快86%,在小白菜琼脂和番茄琼脂培养基上的产孢量分别约为PDA的8倍和6倍。此菌的生长发育温度...
[期刊论文] 作者:钟兆西,王伟,张桂荣,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1989
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aojina)在大豆叶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较在PDA上快86%,在小白菜琼脂和番茄琼脂培养基上的产孢量分别约为PDA的8倍和6倍。此菌的生长发育温度...
[期刊论文] 作者:吕文清,张明厚,钟兆西, 来源: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1981
近年来发生的大豆褐斑粒是由大豆感染大豆花叶病毒的黄斑株系和顶枯株系等所致。人工接种上述病毒证明了这一点。种子斑驳的严重度与植株发病的严重度有某种相关性。病株所结...
[期刊论文] 作者:钟兆西,吕文清,张明厚,, 来源:黑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80
近年来,病毒病发生严重,蔓延异常迅速,尤其是在试验场所,一般发病率在30%以上,某些品种甚至高达100%,并产生不同程度的褐斑粒,使大豆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我省大豆病毒病...
[期刊论文] 作者:钟兆西,初振远,张淑芳, 来源:东北农学院学报 年份:1965
我国近年来普遍应用颗粒剂防治玉米螟,收到很大效果。在施药时期上,有认为以玉米心叶末期为宜,有人则认为以玉米螟大部卵块孵化后几天,叶片上又发现虫孔时施药最为恰当。为...
[期刊论文] 作者:张明厚,吕文清,钟兆西,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1979
以往,黑龙江省大豆上很少发生病毒病,即使是花叶病株,也很难发现,近年来,许多地区陆续报道大豆病毒病发生日趋严重,其症状除花叶以外,还出现许多新的类型,病害常年引致减产,...
[期刊论文] 作者:张明厚, 吕文清, 钟兆西, 来源: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1980
[期刊论文] 作者:钟兆西,王伟,吴宗璞,高凤兰,, 来源:东北农学院学报 年份:1986
本文作者认为,影响褐斑粒形成和发展的诸因素中,大豆种质起决定性作用。播种期和毒株对褐斑粒的形成和种皮斑驳发展的影响,视不同品种而异。有些抗斑驳型品种,受播种期和毒株...
[期刊论文] 作者:钟兆西,吴宗璞,高凤兰,林宝祥,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1986
1983—1985年采用田间人工病圃的办法,接种SMV的3号强毒株系,对不同来源的856份品种(品系)进行田间抗病性筛选,并调查其中356份品种(品系)病株上所产生种子斑驳粒的情况,筛选...
[期刊论文] 作者:王伟,宋晓涛,钟兆西,张明厚,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1997
通过在田间进行人工接种模拟自然发病流行的情况,确定大豆灰斑病发病为2级时是引起大豆减产的病情低限。采用二元多项式逐步回归法,建立了生育期(生长发育天数)和病级单独及联合起......
[期刊论文] 作者:吴宗璞,钟兆西,高凤兰,孟庆喜,王金陵,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1986
本文探讨了大豆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两个致病力不同的毒株(SMV-y51,SMV-82-11),田间成株抗性和种粒的抗性反应,指出大豆品种成株抗性与种粒抗性受不同基因所控制,此两种抗性对...
[期刊论文] 作者:张明厚,吕文清,钟兆西,王人元,李永镐, 来源: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1986
大豆植株的生育时期,对大豆花叶病的发展程度和危害性,有明显的影响。单叶期最感病,抗性随着生育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单叶期潜育期最短、发病率最高,危害性最大。开花、结荚期...
[期刊论文] 作者:吴宗璞,高凤兰,孟庆喜,王金陵,钟兆西,王承林,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1988
大豆种皮斑驳(褐斑粒)严重影响大豆商品品质,不利出口创汇及良种推广。因而,日益为育种和植病工作者所关注。 种传大豆花叶病引致种粒斑驳的报道,首见于日本越水幸男等(1957...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