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229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陶亚舒,, 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期刊论文] 作者:陶亚舒,,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在唐代诗歌中,“玉壶冰”是一个较为常见而又颇能引人入胜的意象。提到唐诗中的“玉壶冰”,人们往往会想到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一脍炙人口的名句。除王昌龄外,唐...
[期刊论文] 作者:陶亚舒, 来源:四川社联通讯 年份:1990
【正】 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四川省社科联、四川大学哲学系、西南交大社科系、四川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四川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等单位共同发起的“历史唯物主义与...
[期刊论文] 作者:陶亚舒,, 来源:理论与改革 年份:1990
从文化学的角度看,一定时期的文学现象,其内容、形式和艺术倾向,都与孕育它生长的特定文化背景相关。它既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深刻反映着文化的特征和精神。前蜀诗词亦是如此......
[期刊论文] 作者:陶亚舒,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晚年作排律《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全诗以“江湖多白鸟,天地有青蝇”二句作结。对“白鸟”二字,注家的理解,自宋以来,众说纷纭。有的根据《大戴礼·夏小正》和《金楼子》等书,注为蚊蚋,有的则认为是“鸥鹭”一类。......
[期刊论文] 作者:陶亚舒, 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一“停烛”是古代诗词中习见的一个语言现象,但在当代才在诠释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并主要是由对中唐诗人朱庆余名篇《近试上张籍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的解释引发的。围绕...
[期刊论文] 作者:陶亚舒,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1994
我国最早的词总集《花间集》,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对花间词的探讨,更渐活跃.但有关它的宗教文化倾向问题,至今却少有人涉及.由于把握花间词的宗教文化倾向及其特点,可以深化我们对花间词的认识,对研究词由唐五代向宋演进的过程,亦颇有帮助,本文拟将由此出......
[期刊论文] 作者:陶亚舒,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92
由四川省社科院、四川大学、四川省社科联、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四川省德阳市文化局、四川省绵竹县政府、四川省中哲史学会等共同主办的首届张栻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1月5日...
[期刊论文] 作者:谭舒,陶亚舒,, 来源: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2006
政府的竞争力对一个区域的发展非常重要。政府竞争力由其核心价值观决定,政府的核心价值观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精神。一个区域政府的核心价值观与市场经济的基本精神联系越......
[期刊论文] 作者:王世达,陶亚舒,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巴蜀文化指四川省地域内,以当代中国文化总体为背景,以历史悠久的巴文化(四川盆地东部)、蜀文化(四川盆地西部)为主体,并包括省内务少数民族文化(主要在四川西部)的地域...
[期刊论文] 作者:王世达, 陶亚舒,,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后蜀赵崇祚所辑的《花间集》,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词总集,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向来是为研究者们所共同认定的。但对花间词的研究,向来多从纯文学、纯审美,或诗歌...
[期刊论文] 作者:王世达,陶亚舒,,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6
笔者以文化社会学统计方法解析花间词意象营造格外关注娱乐消遣与女性生活、闺阁氛围、男女情爱及精细华美香艳的特点,从文艺与其对应公众的接受机制,与其生产、市场、消费密...
[期刊论文] 作者:陶亚舒,王世达,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1992
【正】 文化的情感往往是那些从事田野操作和理论建构的学者们最为忽略的方面。心理文化学注意研究了文化心理的问题,但有一个未开拓的领域即人与文化现象的感应关系问题。对...
[期刊论文] 作者:王世达, 陶亚舒,,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89
【正】 对诗歌中呈现的复杂的意象内容进行分类研究,是诗歌意象研究的基础工作。我国古人之意象分类研究多矣。从唐司空图的廿四诗品(雄浑、典雅、绮丽、自然、飘逸……)、美...
[期刊论文] 作者:王世达,陶亚舒,, 来源: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年份:1991
文化意象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整个人类历史和文化活动的结果和产物,是人的文化活动的独特方式和主体内容。本文对文化意象及其中的自我意象、社会意象、理想意象、意象...
[期刊论文] 作者:高培文,陶亚舒,, 来源: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2007
现代化导致家庭制度的变迁,在家庭权力结构上表现为分散性和多元性。笔者通过对四川省宜宾市和成都市两地家庭近千户的调查做实证分析,发现在城乡家庭实权的变迁中,家庭实权分配......
[期刊论文] 作者:王世达;陶亚舒,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93
一.新诗评价冲突的原因在其社会文化特性之中自新诗的星辰辉耀于“五四”的天空以来,诗国的春秋已经过去整整七十余载了。诗不是人类精神的宠儿么?然而七十多年来,新诗却在备受宠爱、备受青睐的同时,又备受着冷漠、贬斥与羞辱。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新诗是现代文......
[期刊论文] 作者:陶亚舒;王世达,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91
在诗歌鉴赏(与创作)中,始终存在意象组接“好不好”的判断问题。这个带普遍性的诗歌审美现象,历来受到人们重视并因而成为诗歌意象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一、意象组接判优:一个重要的诗歌现象意象组接判优问题的研究与“诗以名句传”的诗歌现象有密切联系,或在相......
[期刊论文] 作者:王世达;陶亚舒,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1989
当人面对秀丽的湖光山色、幽雅的楼台亭阁、热烈的群众场面……他会陶醉、感染、兴奋,他感到一种特殊的气氛迎面扑来。这是一种对氛围的感知。长期生活于家乡的环境中,一切是那样熟悉,仿佛感知都已麻痹。一旦身处异地,便梦魂牵绕,哪怕是一件物品,一句话,也能勾......
[期刊论文] 作者:陶亚舒;王世达,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1991
一、意象组接:诗性语言的活动 对于诗来说,意象是经过诗的显象语词外化并呈现给人们的。然而这种外化是如何进行的呢?换言之,意象怎样成为诗中的意象、语言怎样成为诗的语言的呢?作为诗的基本语言单位,单纯意象(实现了对象主体的内容、构成了具有审美意义的一个......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