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425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陶林勇, 来源:昆虫知识 年份:1995
通过水稻品种苗期和分蘖期后对褐飞虱的抗性筛选,提出TN1受害9级时受害1-5级的为抗生品种,TN19级后苗期10天、分蘖期后24天内保持1-5级的为持抗品种,不具持抗的抗性品种为短期抗性品种。......
[期刊论文] 作者:陶林勇,,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90
自1973年国际水稻研究所育成并推广了第一个高产、优质、抗褐飞虱的品种IR26以后,陆续又推出了类似和进一步改良的品种IR30、IR34、IR36、IR42、IR50、IR58、IR60、IR62...
[期刊论文] 作者:陶林勇,,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89
60年代开始沿用至今的田间褐飞虱种群数量盘拍调查法,具有速度快、辨虫清楚和操作方便等优点,但由于水稻上的虫只不能完全拍入盘内,因此查得的虫数总是小于实...
[期刊论文] 作者:陶林勇,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1995
根据褐飞虱对不同抗虫基因品种的致害和在不同抗虫基因品种上的存活率测定,中国浙江龙游种群以生物型II为优势,越南Omon种群除有生物型II的特性外还能致害ASD7,RathuHeenati,IR36和Babawee等几个品种,短翅成虫占总成虫......
[期刊论文] 作者:陶林勇, 来源: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1995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采用标准苗期集团筛选法(SSST法)和参照该法评定的苗期和成株期受害等级为品种的短期受害反应,以SSST法筛选出的1~5级抗性品种采用苗期继续为害10天,成株期继续为害15天所具的其......
[期刊论文] 作者:陶林勇,,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64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水稻三化螟虫的发生、发展和为害情况,与稻田的轮作复种制度的关系极为密切。为了从合理安排轮作复种制度方面来压低三化螟害,继1962年之后,1963年我们继...
[期刊论文] 作者:陶林勇,谭绘,, 来源:工业用水与废水 年份:2013
世界500强之一的某IT企业成都工厂消防系统需按照FM相关要求及GB规范进行设计。以达到FM global保险公司的投保要求。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比FM要求与GB规范的差异,介绍了消...
[期刊论文] 作者:陶林勇,冯克强,,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92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国际水稻研究所于1973年开始育成IR26、IR29和IR36等一系列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东南...
[期刊论文] 作者:陶林勇,巫国瑞,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1992
IR26等9个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对近年田间褐飞虱的抗性监测结果表明,IR36、Mudgo、川米2号、协优10号和秀水620抗虫;IR26和汕优6号中抗;87品4和ASD7的抗性随虫口密度不同而异。...
[期刊论文] 作者:毛守仁,陶林勇, 来源:健康大视野 年份:2012
为进一步提升计生优质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计划生育、记者日前从滑县上官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了解到....
[期刊论文] 作者:田旭中,陶林勇, 来源:中华纸业 年份:2006
某制浆造纸厂污水处理原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为了适应新的生产形式,达到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同时为了降低运行费用和回收能源,对原有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污水处......
[期刊论文] 作者:陶林勇,俞晓平,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1992
我国为褐飞虱迁入地带,田间褐飞虱种群是由具有不同致害性的生物型个体所组成的混合体。所以,一个田间种群的生物型属性即为该种群优势个体的致害性。根据我们自1981—1991年...
[期刊论文] 作者:陶林勇,俞晓平, 来源: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1999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持抗性是根据鉴定圃内水稻品种在褐飞虱为害压下,感虫对照品种受害9级时1~5级的抗性品种的抗级保持期进行评定的。1997~1998年通过对449外水稻新品种(系)苗期抗褐飞虱鉴定,筛选......
[期刊论文] 作者:陶林勇,俞仁山,,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92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培育和应用抗虫品种是防治褐飞虱极为经济有效的措施.70年代以来通过抗源种质鉴定和杂交组合,相继育成许多抗褐飞虱...
[期刊论文] 作者:陈德明,陶林勇,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1995
水稻抗褐飞虱新品种的特性研究,列为“八五”国家攻关课题“水稻新品种选育技术”的重要内容。1992~1994年由全国水稻育种攻关协作组各成员单位提供的水稻新品种(系)共574份,...
[期刊论文] 作者:陶林勇,吴庆斋,,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87
人类的生产活动改变着环境,也改变了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的生态条件。60年代前,褐飞虱原是我省偶发性的水稻害虫;60年代后期,由于水稻品种高秆改矮秆,耕作制度...
[期刊论文] 作者:陶林勇,吴庆斋,,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80
实践证明,在农药防治褐稻虱中,防治3代对抑低4代虫量,减轻4代为害程度效果明显.但对防治3代的虫量标准未作定论.另外,对3代防治田块的农药用量和成本也未予评价.为此,1979年...
[期刊论文] 作者:陶林勇,吴庆斋,,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83
1968年以来,我省褐稻虱(Nilaparvata,lugens Stal)猖獗发生,给水稻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我们于1973—1980年在连作稻区萧山县径游公社下俞大队进行灯诱观测和田间系统调查,对...
[期刊论文] 作者:巫国瑞,俞晓平,陶林勇,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1997
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和白背飞虱(SogatelafurciferaHorvath)是我国水稻的两种重要迁飞性害虫,主要虫源皆来自亚洲中南半岛;最初的虫源地在湄公河三角洲,直接迁出地为红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地处热带,全年各月平均气温25~28℃......
[期刊论文] 作者:俞晓平,巫国瑞,陶林勇, 来源: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1991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均为国内各稻区的主要害虫。国内外有关稻飞虱为害发生的报道大多以单种飞虱为对象,然而这两种飞...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