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3.509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颜宪秋,李树玲,
来源: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1991
颈动脉切除术的死亡率高达10~60%,故本术能否成功,和大脑侧支循环的建立至关重要。目前的预测侧支循环的方法均欠精确,Matas法虽为侧支循环的建立,奠定了有利基础,但仅凭病人感...
[期刊论文] 作者:颜宪秋,蔡怡菁,李树玲,,
来源: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1991
颈动脉切除术的死亡率高达10~60%,故本术能否成功,和大脑侧支循环的建立至关重要。目前的预测侧支循环的方法均欠精确,Matas法虽为侧支循环的建立,奠定了有利基础,但仅凭病人感...
[会议论文] 作者:高明,李树玲,刘经祖,颜宪秋,葛正津,
来源: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 年份:1999
...
[期刊论文] 作者:李树玲,李树良,葛正津,刘经祖,颜宪秋,,
来源: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1986
颈部副神经节瘤绝太多数发生于颈动脉体,手术治疗常因病变与颈动脉壁固着而无法解离,为根治肿瘤,被迫将颈动脉分歧部与肿瘤一并切除,切除后应即行血管重建以恢复血运。但是,...
[期刊论文] 作者:高明,李树玲,刘经祖,颜宪秋,葛正津,孙永达,
来源: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1998
天津市肿瘤医院自1979年首次成功地完成了第1例计划性不进行血管重建的肿瘤合并颈动脉分歧部切除术以来,到1993年共行此术20例。术后,除因其它原因死亡4例外,16例健在,始终未出现脑血管合并症。......
[期刊论文] 作者:孙永达, 贾有权, 颜宪秋, 陈进贵, 张留保, 陈锋,,
来源:实验力学 年份:1996
用动态流体双折射法对三种有代表性的心血管模型(模拟大血管,动脉狭窄和人造心脏瓣膜)中的脉动血流间隙测试,得出速度剖面,剪应力分布,压力和流量之间的相位关系,结果说明本文所描述......
[期刊论文] 作者:李树玲,刘经祖,李树良,葛正津,颜宪秋,蔡怡菁,,
来源: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1993
不进行血管重建的颈动脉切除术是包括术前颈动脉压迫锻炼与微机脑血流数据测定仪检测脑侧支循环相结合,在锻炼合格的情况下进行肿瘤与受累动脉一并切除的新型术式。本术式自1...
[期刊论文] 作者:王书春,赵子华,王桃仙,颜宪秋,李丽庆,金显宅,,
来源:天津医药肿瘤学附刊 年份:1982
天津市人民医院化疗科,1978~1981年用中等量氨甲喋呤治疗各种化疗放疗失效的晚期恶性淋巴瘤18例,其中淋巴肉瘤15例,何杰金氏病2例,网织细胞肉瘤1例。全经病理学确诊。采用MTX...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丽庆,赵子华,王桃仙,颜宪秋,王书春,金显宅,张连郁,,
来源:天津医药肿瘤学附刊 年份:1983
本文回顾分析1973年12月~1976年12月间收治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80例。按 Rappa-port 分类法计结节型15例(分化良好性1例,低分化性14例)弥漫型65例(分化良好型13例,低分化...
[期刊论文] 作者:赵子华,杜湘桂,王桃仙,颜宪秋,李丽庆,王书春,金显宅,,
来源:肿瘤临床 年份:1984
何杰金氏病(简称HD)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简称NHL)是恶性淋巴瘤的主要类型。二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不尽相同。NHL的预后较劣,是一组不稳定且有多中心性起源可能性的疾病。在正...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丽庆,赵子华,王桃仙,王书春,颜宪秋,李建敏,刘云苓,,
来源:肿瘤临床 年份:1984
自1981年10月我们对晚期恶性肿瘤伴有恶液质病人采用化疗和锁骨下静脉高营养支持治疗。本文报道观察时间较长的头两例何杰金氏病。化疗期间常规饮食,每周加静脉高营养3天,平...
[期刊论文] 作者:孙永达,孙永芳,袁丽辛,王道谊,颜宪秋,张留保,陈进贵,陈锋,
来源: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年份:1997
本文介绍了新近研制的数显便携式颈总劝脉压迫器的工作原理、电路设计和调试结果,该仪器增强了患侧动脉切术前施行压迫锻炼改善脑侧支循环的效果并为临床实时监测提供客观数据......
[期刊论文] 作者:张留保,陈进贵,刘平,周其锦,孙永达,颜宪秋,任秀华,张翠兰,
来源:解剖科学进展 年份:1997
不同动物颈总动脉结扎后存活率比较张留保陈进贵刘平周其锦孙永达*颜宪秋**任秀华张翠兰(海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大学**天津肿瘤医院)关于脑缺血的研究是国内、外热门课题之一,实验......
[期刊论文] 作者:赵子华,王桃仙,颜宪秋,李丽庆,张淑英,方志沂,黄建树,张连郁,金显宅,,
来源:天津医药 年份:1980
过去几十年中,由于应用放射治疗,联合化疗等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使何杰金氏病患者的存活期有了突出的改善。无周身症状的早期(Ⅰ、Ⅱ)患者,经全部放射治疗后,至少有90%可以在无...
[期刊论文] 作者:赵子华,王桃仙,颜宪秋,李丽庆,张淑英,方志沂,中医科,黄建树,病理科,张连郁,,
来源:天津医药肿瘤学附刊 年份:1980
本文总结我院自1973—1978年间,住院治疗的何杰金氏病51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平均年龄31岁,31—50岁为就诊时的高峰年龄。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病理类型以混合细胞型为最...
相关搜索: